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勠力同心 携手奋进
——我省各民主党派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昝林森深入群众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 记者 唐冰 满淑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们要结合村情实际,统筹做好耕地保护、粮食增产和群众增收工作”……这是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台盟陕西省委会主委陈玉玲在潼关县代字营镇西姚村宣讲全国两会精神的一幕。当日,住陕全国政协委员、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员和基层党员代表围坐一起,共商西姚村发展大计,朴素的话语寄托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出“图景”变“实景”的殷殷期盼。
  连日来,在广袤的三秦大地,我省各民主党派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学深悟,找准坐标定位,明晰前进路径;务实笃行,以实际行动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尽智出力。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汇聚党派智慧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创造了一种新的政党政治模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指出,民革要在对台工作大局中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更好团结海内外、岛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力量,不断壮大反“独”促统力量,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民革陕西省委会秘书长刘朋表示,要结合实际,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本职工作中,提高参政议政综合能力,围绕“三农”、祖国统一等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调研、建言资政。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通过“大学习”筑牢团结奋进的思想政治基础,通过“大调研”服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要求,通过“大联合”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通过“大提升”检视自身履职新成效,以高质量履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的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一词备受关注。从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正式写入中央文件,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创性概念,不仅指明了我国新发展阶段激发新动能的决定力量,更明确了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着力点。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农工党陕西省直工委副主任、陕西社会主义学院教授蒙晓哲表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作为陕西社会主义学院的一名教授,自己在课堂上一定要认真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引导学员积极投身到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应有力量。
  作为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民盟陕西省委会科技委员会委员、西安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张婷认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的核心在于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更多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成果从科研院所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张婷表示,产业体系的质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结合陕西实际,更需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持续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换道超车,打通科技成果向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在工作中,自己将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为契机,聚焦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履行好参政党职能,凝聚共识,发挥所长,坚决当好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所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不仅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还有利于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民革陕西省直长安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岳红记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提高思想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教育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将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等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学生素质提高等教育全过程,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科技委员会主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宏伟表示,要深刻领悟教育、科技、人才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战略地位,深刻领悟科技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激发创新活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紧迫性,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努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担当作为。
  “作为一名教育科技工作者,我认为未来需要抓住校企合作、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等几个关键点。”民建西安市委会主委、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晓晖认为,要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需要,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同时,要聚焦陕西经济发展的24条重点产业链以及行业技术发展前沿的重大关键领域与“卡脖子”问题,努力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创新,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西安“双中心”建设,强化校地、校企合作,释放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水平服务陕西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台盟陕西省委会委员、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人事教育部副部长王振中表示,科教融合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形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健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培养符合学科交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
  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攀高向新
  新质生产力依托新科技,落脚在新产业。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民建陕西省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俊杰认为,立足陕西地域特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在于开展新材料研究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着力把陕西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强省。
  王俊杰表示,在新材料研究方面,我省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随着国家超算西安中心的建成,我省的高性能计算和智能计算能力也跃居全国前列。同时,陕西又是全国能源大省。他建议,围绕“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绿电—绿氢—绿氨清洁能源”两条能源发展主线,以人工智能驱动的高端能源催化材料的高效研发为抓手,布局推动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研究的融合发展,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能源、材料新兴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
  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26年的致公党陕西省属十支部主委冯君表示,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衬衫、毛衣、袜子等生活用品,到前些年大量对外出口的服装、家电、家具等外贸“老三样”,再到如今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我国外贸出口主打产品不断迭代更新,“这也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发展思路”。
  近期,冯君正筹划跑一趟乌兹别克斯坦,主要任务是洽谈汽车配件出口事项。“我们要把握机遇窗口,跟进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创新升级经营模式,推动基础机械加工产品向智能化产品转化,将一般贸易与跨境电商结合,主动开拓新的市场渠道,跑出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度’。”冯君表示。
  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出版业如何积极探索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开辟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国两会期间,民进陕西新华出版传媒支部主委赵裙高度关注新闻出版界委员的履职动态,进一步明晰我省出版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缩短差距、追赶超越,是我们不断加强学习的原因和动力所在。”赵裙表示,将及时组织支部会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强化政治引领,提升自身建设水平,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调查研究、集智聚力、双向发力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好界别优势,为陕西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民进智慧和力量。
  用可感可及的成果回应群众期盼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创新、责任和奉献。我们要敢于创新,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引领行业发展趋势;要有责任感,不仅要对企业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要有奉献精神,将个人的事业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民进陕西省委会企联会秘书长黄俊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家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我们要响应党中央号召,守正创新、奋力前行,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服务事项上,完善现代化服务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将企业打造成具有良好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健康和养老依然是热门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强健康、养老、助残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的目标。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康复医学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近年来,为了帮助更多脑卒中患者通过有效康复重新回归家庭、重返社会,致公党西安医学院支部主委孙扬带领团队发起“康复零距离、医路心连心”志愿服务项目,入村入户线下服务超过1万人次,通过网络与电话服务逾11万人次,服务范围从西安城郊逐步拓展至渭南、榆林等地,不断提高基层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康复意识,让“有质量的老年生活”成为社会共识。
  孙扬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银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康复医学将有更大作为。今年,他将带领团队与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加强合作,为家政服务人员开展康复知识和技术培训,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延伸服务触角,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农工党陕西省委会人口资源工作专门委员会主任程谦克认为,卫生健康信息化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新质生产力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和体现。要鼓励支持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如AI辅助诊断、远程医疗等,以科技创新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要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医疗人员信息化素养,引导IT人才深入了解医疗行业,着力培养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此外,要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医疗实践需求为出发点,将信息化建设与医疗实践紧密结合;在信息化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要确保医疗专业人员深度参与,充分发挥其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优势,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有效性。要定期对信息化建设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实际效果。
  擦亮生态“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被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绿色发展的路径越来越明晰。
  陕西九三学社“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邓位说,“双碳”目标的实现涉及能源供给、产业发展、低碳技术体系搭建等各方面,从长远来看,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必将催生低碳技术不断创新,形成新的低碳生产力,降低全社会低碳转型成本,并以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新兴低碳产业快速发展,最终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这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体现。
  邓位表示,“双碳”目标对科技支撑与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陕西九三学社“碳中和”研究院将依托我省科技人才聚集优势,不断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径,以低碳创新助力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早日实现贡献力量。
  看起来远不可及的“双碳”目标,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就个人而言,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参与到国家战略之中?在此背景下,以维修促旧物新生的“乐修匠”应运而生。该项目全面践行循环经济与社区废弃物管理的“3R”原则,引导居民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通过发掘和培育社区能人,有效推进低碳社区建设,不断增强公益机构“自我造血”能力。
  民盟陕西省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绿色原点环保宣教中心主任杨雄正是“乐修匠”项目的负责人。“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作为青年的一分子,我更加坚定了把这支由青年人组成的支部打造成陕西民盟公益行动先锋队的决心。”杨雄表示,要通过积极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探索公益品牌、掌握民声民情、建言献策等方式,服务群众、传递民声、汇聚力量。要立足本职工作,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更多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脚踏实地,创造更多志愿服务机会,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五边四荒”专项整治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提升等一系列活动;针对夏收、秋收期间产生大量生产垃圾的情况,全区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台盟陕西省委会委员、渭南市华州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中心干部张景菲所在的华州区,每年都会常态化开展一系列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
  “作为一名基层农业工作者,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亲眼见证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巨大变化,也更加感受到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张景菲表示,实施“千万工程”是以解决群众最关注的人居环境问题为切入点,最终实现乡村从“脏乱穷散”向“点绿成金”的华丽蝶变。在今后工作中,他将坚守理想信念,坚持学习、勇于实践,在平凡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