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唐冰
新闻背景: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经过6年实践,陕西自贸试验区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制度创新、加快外向型产业聚集等方面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创新经验,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积极作用。
“为国家试制度”是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使命。自揭牌至2023年11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市场主体20.74万家,新增注册资本12673.49亿元。2023年1-11月,陕西自贸试验区新设市场主体55432家,同比增长70.24%。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省民建提交集体提案指出,当前,我省自贸区发展存在自贸区管理机构层级较低,协调力度有限;整体开放程度不高,对区域对外开放带动作用有限;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性有待提升等问题。
管理体制机制保障是自由贸易区顺利发展的基本制度因素。省民建建议,进一步调整和理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管理体制,提升我省自贸办行政层级,赋予省自贸办制定宏观战略与构建协调沟通平台的主要职能。在具体职能方面,省自贸办应主抓宏观管理,加强与中央部委以及中央垂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和开放平台,同时紧密围绕国家赋予我省自贸区特殊试验领域和重点试验领域,开展跨国、跨省合作的相关制度创新和平台构建,为区域内的先行先试创造更加广阔和宽松的政策环境。
结合“大西安”建设实际进展,省民建认为,可将陕西自贸试验区原有三大片区、九个功能区统一纳入“大西安自贸区”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积极推进功能区与各开放试验区和开发区的统筹发展,为下一步融合发展和行政区划调整打好基础。借鉴上海自贸区将浦东新区和自贸区合署办公的机构调整做法,将西安自贸区管理机构升格到市级层次,明确“大西安自贸区”管理机构对区内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行政管理工作的责任,明确其对金融、海关等中央垂管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责,以及对各功能区工商、税务等部门的领导权限。
省民建还建议,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服贸试点+综保区+协同创新区等叠加优势,推进重点产业链全域全链对外开放协同发展。建立“链长+链主企业”以及包括领军人才、产业基金、中介机构等在内的重点产业生态体系,主动服务陕西24条重点产业链和西安19条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围绕理顺体制机制,从人员架构、财政支持、金融机构对接等多层面深入做好顶层设计、强链补链和转型升级文章,持续发力做强产业支撑。此外,积极向国家争取事权,开展重大事项集成创新,如争取国外先进医疗器械直接进口临床使用、EDI许可证审批等中央事权在自贸试验区先行试点;在空港现有进口药品口岸基础上,申报首次进口药品口岸;抓住行业风口,争取国家在陕西进行光伏、新能源汽车、氢能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布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