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供水、污水处理关乎民生,连接千家万户。喝好水、用好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陕西省水务集团成立10年来,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水务市场化思路推进政企分离,形成了市场化整合“陕西水务”模式;坚持多元发展,布局了供水、污水处理、水力发电、水生态保护、水饮品开发、水设备制造、水科技研发、水工程建设等多个业务板块,形成了从源头到水龙头、由单一供水到供排一体的水务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和传统产业的资本运作模式,服务县区80多个,造福群众超过1000万人。
整合资源 创新水务市场化运作模式
陕西省水务集团是2011年3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属国有独资企业。
2013年7月,全省16个县城供水告急。
2014年7月,三原、商南两县因水源干涸发生停水事件。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县城供水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发挥市场化手段,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和资源,统筹解决县城供水问题。
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
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水务市场化思路,2014年9月,集团与富县签订供水市场化合作协议,拉开了全省县城供水市场化序幕。
从蹒跚学步到跨步向前,陕西水务集团供水市场化整合如星星之火,逐渐在三秦大地形成燎原之势。
集团充分借助政府和市场之手,助力项目融资、加快工程建设、提升供水保障,迅速在全省水利行业掀起市场化热潮。截至2022年10月,集团与69个县(市、区、工业园区)开展供水市场化合作,接管140个乡镇供水,与宝鸡、汉中达成市级供水合作意向,与全省县级政府合作占比达到64.5%;资产达到400多亿元,供水服务人口超过700万人,延安、渭南、汉中、商洛等市县级水务市场整合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集团在服务地方中经营,在经营中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资产无偿划转、企业管理运营,推进水务资产政资分离、政企分离,解决了地方政府资金、技术和管理问题,实现了服务地方经济与做大水务产业的双向共赢。
洛川等县区和集团供水合作后尝到了“甜头”。2017年3月到2021年4月,把供水市场化模式借鉴到污水处理上,集团和洛川等40个县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实施污水处理提标改造。2020年6月,汉阴县5个集镇污水处理厂正式通水,汉阴县在陕西率先实现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
不仅在陕西,陕西省水务集团还利用市场化手段使供水、水电业务在海南澄迈县开花结果,“走出去”战略落地生根。
“十三五”以来,集团产业发展纵向延伸,由县城向市区和乡镇延伸,由省内向省外延伸,由生活用水向生产用水延伸,由供水向污水、水生态等全产业链延伸。通过省属国有企业平台的集约化运营,有效破解了水务产业区域分散的问题,不仅创新了水务市场化运作模式,还形成了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运营模式。
不忘初心 让群众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由于历史原因,大多县(市、区)供水基础设施薄弱、供水保障能力较差。
2015年以来,陕西省水务集团投资139.6亿元,实施项目418个,全面改善供水基础设施,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实施子长红石峁水库、淳化县屯庄水库、商南县清油河水库、延安黄河引水延长县城供水工程等水源项目24个,建设水库(调蓄库)18座,建设取水堤坝、水源井77处,洛川、宁强、富县等29个合作县(市、区)实现了双水源或多水源,新增原水供水能力2741万吨/年,水源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投资1.23亿元实施的南沟门水库洛川县城供水工程,通过四级提水“引水上塬”,让洛川县城及周边区域8万多群众彻底告别了缺水历史。
——实施水厂、泵站项目117个,新增水厂34座,日增供水能力30万吨,所辖水厂达到143座,日供水能力达到110万吨。年供水量由2015年的2000万吨增长到2亿吨。投资1.2亿元建设的子长市城区供水工程,让子长城区日供水能力由8000吨提升至20000吨,彻底解决了子长13万人用水短缺问题。
——实施管网项目177个,铺设、改造输(配)水管网1578公里,供水区域管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平均管网漏损率从2015年的25%下降到14%。2017年12月,与蒲城县合作以来,累计投资2.06亿元用于供水管网延伸改造,共铺设管网457.65公里,供水人口由52万人扩至62万人,管网漏损率由13.2%下降至9.7%;投资2.58亿元,延伸改造富平县供水管网144.77公里,管网漏损率由24%下降到11%。
——编制《供水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启动了信息化平台建设,更换、安装智能远传水表12.5万块,自主研发的营收系统实现全覆盖,大部分县(市、区)群众实现了网上缴费,20%以上的水厂实现了自动控制、远程干预,降低了管理成本,提升了供水保障能力,全面夯实信息化发展基础。
有水喝的问题解决了,喝好水的问题怎么办?
2016年,住建部通报了2013—2015年度陕西省80个县城供水水质督察情况,其中有42个县城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不达标。
供水集团与各县政府合作后,积极应用膜处理、反渗透等新技术,优化净水工艺,全面提升供水水质。先后实施了富平、吴起等县(市、区)水质提升类项目37个,有效解决了饮用水“陕北地区硬度大、关中地区高氟、陕南地区低温高浊”问题,生活饮用水品质得到极大改善。通过“双膜法”对富平县城净水厂进行技术改造,有效解决了渭北地区“380岩溶水”高氟、高温、高钙的“三高”问题,改造后饮水水质达到了直饮水标准。目前,所有合作县区供水水质均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部分县区供水水质优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2020年4月11日,采用膜技术设备的富平北塬水厂正式投运,富平县城及周边乡镇20多万群众喝上直饮水。
“长期喝苦咸水,牙齿会发黄。”富平县陕拖居民小区中区5号居民郭均安高兴地说,“过去我都是拿纯净水泡茶,水质提升后,用自来水泡的茶味道正了,做出来的饭也很香。”
截至2022年,集团“陕水务”膜技术设备让200多万人喝上了直饮水。
自来水从水厂流出后是达标的、优质的。然而达标优质的自来水就能安全“流”进百姓家吗?喝好水,还要确保管道不受污染、二次供水水箱干净不受污染。
“让城乡居民都喝上优质水,最大的难题在于管网二次污染。我们采取多点治理的解决方案,在城市,管网末端安装净水设备提高社区居民饮水水质,在小区、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放置一体化直饮水机,随时随地接取优质水;在农村偏远地区建设膜技术小型集中供水站,并逐步开展对县城的管网改造和水厂工艺的提升。从根本上改善当地城乡居民饮用水水质,实现从‘合格自来水’到‘优质饮用水’的历史跨越。”陕西省水务集团水处理设备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石振明说。
2019年,陕西省水务供水集团在富县、南郑、蒲城、扶风等多个县区试点二次供水,有效防止水质二次污染。
陕西省水务集团富县供水公司接管了两个新建小区和1个老小区的二次供水,每月对小区的蓄水池进行清洗。他们在未接管的二次供水小区和单位宣传二次供水中加强清洗管理的重要性。富县供水公司接管二次供水,让富县北教场小区的宋志荣一家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楼层高水压不够而挑水吃,再也不用担心水龙头里会流出黄色的水。
激浊扬清 让群众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如何确保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汉阴县漩涡镇地处冷水河与汉江的交汇处,由于没有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镇上6000多人的生活污水只能靠化粪池进行简单的沉淀处理。一遇到下雨天,化粪池就会溢出污水。
2018年7月,由省水务集团投资700多万元建成的小型污水处理站,每天可以把漩涡镇收集的800多立方米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不仅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还使冷水河的水质得到了保障,减少了对汉江的污染。
2022年2月,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编制的《陕西省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站)案例集》正式印发,共收录了汉阴县、韩城市、安塞区的7个污水处理站。由省水务集团投资、建设、运维的汉阴县漩涡镇、涧池镇、双河口镇污水处理站入选,这也是陕南三市中唯一入选首批案例的县。
“截至2022年12月底,我们已经和42个县(市、区)签订污水处理合作协议,目前实际运维31个县区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52万立方米。2022年处理污水1.2亿立方米,让污水‘洗洗澡’再‘出发’。”省水务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瑞平说。
近年来,省水务集团还采用先进的生活垃圾热解气化互补技术,在镇坪县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示范项目,把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实现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的目的;把创新工艺应用到华阴市、白水县污水处理中,让中水回用到工业生产。
南郑区污水处理公司尝试在污泥发酵后,加入树叶枯枝、谷壳等做成肥料,使污泥最终变成改良土壤、滋养田地的好肥料。
吴起县污水处理公司用纳米气泡油水分离及采出水处理设备,在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反复试验,效果非常理想。
2021年,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第一批地方标准计划,其中,由省国资委报送、省水务集团牵头制定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草案被列入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省水务环保集团不断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草案,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初稿报送至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草案是根据陕西省污水处理特点,在陕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陕北、关中、陕南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差异,通过总结省内先进污水处理厂和村镇污水处理项目及其运营单位的成功经验,并参考国内已有相关标准进行初步制定的地方性标准,最终标准的发布将会为我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高效、稳定、安全运行提供指导依据。
2022年,省水务环保集团新实施两个中水回用项目,签订《吴起油水分离及中水回用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周至县污(中)水合作框架协议》。完成2个油污泥处置和油水分离项目,成功运行周至县污泥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
科技与匠心让省水务集团的供水、污水处理从传统到现代、从量变到质变,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汤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