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推进高效能治理 打造社会治理“西安样板”
   □ 西安市政协
  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2022年,西安市政协党组把“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确定为第二季度常委会协商议题。市政协各相关专门委员会和市级各相关民主党派、工商联成立6个联合调研组,分别围绕“加强社区党建引领完善业主委员会建设”“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镇街社会治理”“加强社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等课题开展调研。就存在的基层党建引领需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制度、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基础工作薄弱等六个方面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意见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社区治理领导机构。一是参考成都、延安等兄弟城市做法,在市级和区县成立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检查考核。同时,建议市人大出台街道办事处、社区治理条例,明确各级相关权责。二是理顺职能部门与街办、社区的治理机制。既向基层放权赋能,又要减轻基层负担。针对“网出多门、各自为战、各干各事”“网格员满天飞”的问题,要整合基层社会治理各种资源,做到“一网一员”,综合履职。三是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方法。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积极挖掘西安社区治理中的本土化经验,打造社区治理“西安样本”。
  (二)健全体制机制,统筹加强镇街社会治理。一是理顺镇街政法机构的领导机制。建议镇街政法机构实行双重领导机制,建立镇街社会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梳理问题,研究办法,推动落实。健全完善预防性制度,充分发挥矛盾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加强镇街政法机构建设。建议市委专题研究加强镇街政法机构和基层政法队伍建设,特别是针对基层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工作中存在的办公用房、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问题,出台政策措施,改善工作条件。三是加强镇街社会治理平台建设。建议召开镇街社会治理现场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建立全市统一标准的综合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要优化平台功能,让信息技术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提升社区疫情防控能力。一是完善平急结合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尽快编印出台西安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全面补齐短板弱项。推进全市村(社区)成立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健全完善村(社区)自治组织。二是健全联防联治机制。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协同配合的社区疫情防控体系;建立社区工作者、社区医务人员为主体,社区民警、社区志愿者等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细化应急预案编制。结合社区实际,编制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提高突发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四是提升基层干部舆情应对能力。
  (四)深化党建引领,推进业主委员会规范化建设。一是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继续加大对《关于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和《西安市“红色物业”创建行动实施意见》的宣传和落地,统筹各部门力量,推动物业管理和基层党建、社区治理融合共振。二是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建议住建部门参考浙江等地的《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工作指导文书》等示范文本,梳理几套针对不同小区自治模式的业委会成立及工作运行监管流程图,指导各区县的街办推进新建成小区业委会建设。针对当前业委会成立程序复杂的问题,建议参考深圳、杭州等地做法,进一步优化、简化业委会成立程序。同时,建议参考北京等地的好做法,探索新建小区业委会前置组建机制,打破传统物业“先入为主”的情况。三是倡导社会组织参与业主委员会筹建。借鉴其他城市的好做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业主大会组建、业主委员会换届改选、物业选聘、维修资金使用、物业矛盾纠纷化解等事务,推动业主委员会依法有序运作。四是积极探索老旧小区的自管模式,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服务。
  (五)强化综合服务,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一是推进非户籍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全覆盖。根据全市发展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对非户籍常住人口予以政策保障,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二是疏通跨省异地就医堵点。通过采取简化备案手续、优化审核流程、实现信息共享等措施疏通堵点,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看病难、买药难等问题。三是加快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形成以公安牵头,司法、教育、民政、人社、医保等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联动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共享、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协作。
  (六)加大整合力度,提升社会智慧管理水平。一是统一标准。建议由市委社会治理办牵头,市大数据局制定统一的智慧平台接入标准,鼓励更多的供应商按照标准接入智慧社区平台,让智慧社区成为上通智慧城市、下接智慧家庭的重要平台。二是打破壁垒,提升全市信息交换和共享水平。建议逐步打通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安全、便捷地与防疫、市域社会治理等平台融通,充分发挥数据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作用。三是加强社区智慧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