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争做“金牌服务员”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政协力量
— —四届榆林市政协助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综述
  □ 记者 许鹏 高三宝 通讯员 张少华
  “工作有声有色、成绩可圈可点、事业出新出彩,为榆林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省政协给予榆林市政协工作的充分肯定。
  回眸四届榆林市政协六年来的履职记录,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能化产业高端化发展、助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言“十四五”规划编制、加大科技创新引领、补齐人才紧缺短板……
  2016年以来,四届榆林市政协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在履职尽责中彰显政协担当作为,凝心聚力谋发展,集思广益献良策,一批涉及经济发展的建议案、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许多有价值、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得到采纳,并转化为党政部门的工作举措,为构建榆林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榆林市政协被省政协评为全省政协系统履职先进单位。
   助力能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底色更绿”
  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载体、强化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节能降耗、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市政协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助推能化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履职重点,围绕能源工业产业转型发展、打造金属镁千亿产值、煤化工产业链升级、电力体制改革、矿井水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推进盐化产业升级等开展调研视察活动,深入广泛协商,精准建言献策,形成了多篇优秀的调研视察报告,积极为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献计献策。
  “发挥榆林核心优势,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构建高端化、多元化、集群化现代产业体系,抢占发展制高点,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对能化产业转型升级作出战略部署后,市政协积极响应,围绕“能源工业产业转型发展”,及时组织委员赴外省能化产业发展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选准突破路径、强化科技支撑、打造四低园区、注重产业配套等58条意见和建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其中很多建议被相关部门吸收采纳,有力推动了能化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让榆林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绿”。
   助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化金融改革——民营经济迸发全新活力
  近年来,榆林非公有制经济经过多年艰苦创业和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保障民生、稳定社会的有效途径,承担着榆林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然而,由于起步晚、起点低,相对发达地区非公企业规模偏小、实力弱,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尤其是融资服务体系仍不健全,严重制约了非公企业进一步发展。
  “我们不是来看成绩的,我们是来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的。”为了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保障和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工作,市政协组织委员就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等进行专题调研视察,积极协商建言,并邀请企业代表与相关部门单位座谈交流。“只要是坚持问题导向,不用担心会得罪人,我们希望听到真实的声音。”在与非公经济人士座谈中,调研组鼓励企业代表讲真话、道实情。接着,企业运营成本高、法院判决执行难、小微企业融资难、人才短缺等问题被摆到了桌面上。“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疏通完善投融资体制、降本增效减轻企业负担、建立人才服务体系、设立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中心。”调研组针对企业代表反映的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建议80余条,共形成7篇调研视察报告,并以《建议案》的形式送交市委、市政府作决策参考。
  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特色农业——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六年来,从聚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到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发展特色农业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市政协持续聚焦“三农”问题履职尽责。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移民搬迁、产业脱贫、医保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林业发展带动产业脱贫等8个议题进行调研视察,提出意见建议,助力有关问题解决。同时,会同市工商联持续开展“万企帮万村,委员在行动”活动,动员政协委员和民营企业家投入资金3.9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314个,帮扶村1114个,受益人口达6.29万人。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展调研,提出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小镇、探索发展多元化村集体经济等建议35条;就科技特派员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标杆村建设、提升乡风文明情况等进行视察,提出建议24条;组织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提出建议40余条,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织委员专题调研3次,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2次,形成调研报告2篇,提出打造产权改革和“三变”改革有机结合样板、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构建新型经营体系、提升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质量、推进农村产权交易等建议12条。
  此外,还就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农业新业态培育和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确保粮食生产和安全等开展调研视察活动,提出各类意见建议60余条,提交相关提案10多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0多篇,为榆林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重要参考。
  助力加快沿黄经济带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2016年,随着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沿黄区域经济却仍未甩掉“经济发展较慢的落后地区”这顶“帽子”。四届市政协换届伊始,就把履职焦点对准了如何加快沿黄经济带建设这一课题。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1号提案”《关于加快我市沿黄经济带发展的建议》就是由15名委员联名提交的。联名提案建议,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统筹规划沿黄产业布局,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红枣、核桃、小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及农林产品加工业。依托沿黄公路,加快沿黄生态经济带旅游业发展,力争将沿黄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建设榆林经济新的增长极。
  加快沿黄区域经济发展,对于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协调发展意义重大。2016年以来,市政协持续聚焦沿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针对缺少重大项目布局、缺少优势产业支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对黄河水资源的利用不足等问题短板,围绕加快推进沿黄区域全面振兴、推动沿黄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推动沿黄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沿黄公路改造升级、促进沿黄经济林果产业发展、加强沿黄土石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及水土保持等开展调研视察活动8次,提交相关提案20余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30多篇。此外,就沿黄城镇经济带综合规划进行专题协商,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发展机制等120多条意见建议,一些意见被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采纳。
   助力科技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驶入“快车道”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榆林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走出一条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保障。
  “十四五”时期是榆林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窗口期,也是布局新兴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的关键期。市政协四届十八次常委会议围绕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进行了专题协商。“大力发展非能产业、融合发展文旅产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培育壮大智能无人系统和通航产业、加速培育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委员们紧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围绕产业布局、区域协作、生态保护、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110多条,积极为榆林“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凝心聚力、献计献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破解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都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16年以来,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科创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市政协始终把智慧和力量聚集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上,围绕科技创新驱动能化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课题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形成高质量调研视察报告10多篇,提出建议70多条。2020年,榆林科创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后,市政协就建设推进情况进行专题视察,围绕管理体制、人事薪酬、行政审批、项目资金、配套基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6条针对性较强的建议,为促进相关问题解决、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今后五年,是榆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展望新征程,市政协将一如继往主动担当作为,凝聚发展合力,为助推新时代榆林高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