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加速“两链”深度融合 释放科教资源潜力
  □ 省政协办公厅联络处
  去年5月,省政协办公厅会同省九三学社、省工商联组成视察团,先后赴西安、宝鸡等地视察我省科教优势转化情况。其间,视察团听取了省教育厅、科技厅和西安、宝鸡两市政府相关工作汇报,并深入我省多家科研院所、国家级研发中心、科技型企业、创新小镇实地了解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情况,查找科技成果转化中遇到的问题短板,探讨进一步加快我省科教优势转化的对策。
  存在问题
  (一)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一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相关权利不明确、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缺少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支持,科研人员对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二是缺少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加之大部分技术人才不懂市场、懂市场的经营人才对科技成果缺乏了解,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出台的个别文件比较笼统,针对性不强,约束较多,未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有技术需求的企业不了解科研机构具备哪些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和成果,与此同时,部分科研机构的工作局限在自我选题、自成体系的相对封闭状态,与市场应用需求脱节,科技成果转化表现出先天性不足。如,我省科技优势领域与主导产业领域不对应,在主导产业很多关键环节仍存在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问题,产业链与创新链未能深度融合,导致转化不足。
  (三)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格局还未形成。一方面,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应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可是目前我省科技创新仍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自身缺乏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另一方面,龙头企业数量少且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从企业类型来看,以大型国有企业和小型民营企业为主,具备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的大型民营企业少之又少,规上国企政策性约束较多,研发中心规模不够,创新活力不足。民营小型企业体量小,对现代高新技术吸纳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多属小打小闹,未成规模。
  (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面对众多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评估难、质押难等问题,相关部门虽出台了多项政策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却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配套政策不完善,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基本为组合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仍需以实物资产抵押或担保为前提,单靠知识产权难以获得贷款,“融资难”“融资慢”问题尚未解决,制约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五)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我省高校云集、科研院所林立,科技人才数量较多,然而重大科研和工程等领域的领军型人才、一流工程师、优秀技术工人等各类型高层次人才仍非常短缺。囿于工作待遇和环境,许多高层次人才更愿意前往经济发达省份发展,我省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平台和环境仍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支持企业培养引进人才的措施还需完善,破解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意见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全域协同。一要全面梳理地方科技资源状况,对技术领先、产业化可行性强、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及时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高“纸变钱”的能力,促使更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要系统分析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对技术约束明显的领域和环节,及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高“钱变纸”的能力,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技术支撑。特别是要在两链融合的薄弱点、脱节点、梗阻点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产业链、完善创新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要强化协同意识,健全协调机制,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整合高校学科,设置相关急需专业,培养紧缺人才,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切实把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起来,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加快科研成果协同转化。
  (二)强化问题导向,狠抓双轮驱动。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一要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优势,深化校企合作,着力打造一批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高水平科研基地,建设一批专、精、尖、优的科研平台,突破一批特别是与地方主导产业相关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二要整合优化创新平台,加大对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等机构的建设和融合力度,特别是要建好用好秦创原这个我省创新驱动总平台,将其打造成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平台,使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地都可以参与其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通过平等竞争、择优组合,促使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实现高效对接、创新产品与市场需求实现无缝联接,提高成果转化率。三要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逐步构建与创新驱动发展相适应的新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构建体现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加快经理人才队伍建设,创建技术转移中心,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健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促进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
  (三)强化市场导向,培育创新主体。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要立足市场应用,加大对企业开展科研的支持力度,落实和完善支持企业创新投入的政策措施;综合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进一步简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手续,降低企业获得支持成本;加大税收支持力度和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导更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对成长性好、创新潜能大的科研团队加大扶持,催生一批创新型企业;政府要重视企业需求,通过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效优质服务培育更多行业龙头企业、更多细分领域“小巨人”企业。
  (四)强化金融供给,破解融资难题。加快制定科技金融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科技金融发展总体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依靠市场化机制,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大力推进科技型企业挂牌上市进程,建立覆盖种子期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并购重组投资的科技创新基金体系,放宽国有创投资金筹集方式,改革国有创投监管体制,弱化短期盈利性指标考核,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制度,逐步破解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慢”问题。
   (五)强化效果导向,打造人才队伍。坚持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两手抓,一要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二要围绕重点学科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全柔性引才机制,优化服务保障环境,着力培养或引进一批“高精尖缺”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三要畅通科研人才转化为企业家的通道,造就一批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善于经营的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真正做到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协同发力,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