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安委员 记者 杜静波 摄 □ 记者 张宝勤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陕西‘双碳’目标落地面临‘大考’。”谈及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所关注的问题,省政协委员、陕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宏安如是说。
作为能源大省,陕西如何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提升能源利用率,在“双碳”目标落地落实中交出优异答卷,是李宏安委员近年来始终关注和调研的重点议题。
统计显示,2020年,我省规上工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同比增长3.3%,比全国水平高0.4个百分点。我省单位GDP能耗为0.52吨标煤/万元,与往年相比虽有一定幅度下降,但与国内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高耗能行业能耗居高不下、环境污染问题等,均对我省“双碳”目标落地带来严峻挑战,制约了我省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
“应该看到,在面临上述困难的同时,我省企业在持续创新低碳系统方案、助力能源消费向绿色低碳转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资源优势。”李宏安坦言,近年来,我省企业创新研发出一批聚焦低碳节能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如,“专业化+一体化”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从原料用能、能源规划、能效诊断、能效优化着手进行顶层设计,可帮助客户实现产品能耗、一次性投资成本消耗、运营成本消耗、原料消耗、人工成本消耗,以及各项环境指标、安全指标、效益指标对标世界一流水平,推动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降低。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要实行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为此,1月19日,李宏安向大会提交了题为《加快推动“双碳”目标落地 引领我省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在提案中,李宏安建议我省尽快出台“双碳”工作整体专项方案,邀请能源领域、工业领域大型企业代表参与方案研讨制定,明确“双碳”目标实施路径,尽快配套出台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相关方案,各级政府在下达碳排放指标时,要避免“一刀切”和“简单层层分解”的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压也有保,加快各地区碳排放指标落地及相关重点项目审批。在存量项目及“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中,发挥我省资源优势,推广应用陕企方案,实现能源消费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我省“双碳”目标落地,引领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宏安认为,应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企业发展新业态模式下税收改革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运营负担,进一步鼓励和促进发展服务型制造产业,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氢能产业、储能产业等新兴产业,加大服务型制造业税收政策引导与财政支持力度。呼吁国家有关部门给予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形成的服务业务与同类业务执行同等的税收政策待遇,切实减轻企业转型发展负担。完善我省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倾斜,支持智慧绿色低碳研发领域领军企业牵头设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碳排放计量统计监测体系、推广绿色评级体系,为绿色金融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会议期间,李宏安先后提交了支持我省企业建设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验证平台,优化多种新业态下对服务型制造财税支持政策,探索我省国有资本收益支出政策创新发展,深化企业产业协同配套、推动我省产业集群式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助力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等10件提案。
其中,《关于支持我省企业建设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验证平台的建议》和《关于优化多种新业态下对服务型制造财税支持政策建议》两件提案,内容涉及围绕“十四五”期间陕西聚焦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培育一批优质产品,打造全国高端装备研发和制造中心的“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及我省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广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互联网+”新模式,对我省高端装备产业研发制造及产业化,以及推动我省制造业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具有战略意义。
“作为一家具有能源基因的大型制造业企业,陕鼓在推进我省‘双碳’目标落地中已迈出坚实一步,并将继续为此贡献智慧和力量。”李宏安信心满怀地说,一方面陕鼓持续深化服务型制造转型,战略聚焦分布式能源,构建以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为圆心的“1+7”业务发展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设备、EPC、服务、运营、供应链、智能化和金融七大增值服务,两次获中国工业大奖。另一方面,陕鼓已联合陕西区域内高校和知名大型能源企业发起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聚合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资源,为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担当能耗双控责任,共同推进陕西“双碳”目标落地创造了条件。
目前,陕鼓能量回收及输出总功率为22.9GW,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68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9亿吨,有力促进了行业和社会“双碳”目标实现。“推进陕西‘双碳’目标落地,陕鼓责无旁贷,大有可为。这组数字就是最有力的注脚。”李宏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