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李瑛委员:让课后服务真正变成助力学生成长的“第三课堂”
李瑛委员   □ 首席记者 唐冰 文/图
  推进实施“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社会关注,群众期盼。据了解,目前各地课后服务学校参与率达100%、学生参与率达80%以上、教师参与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了“应参尽参”。
  省政协常委、宝鸡市副市长李瑛在调研后发现,目前,在实施“双减”政策过程中,暴露出学校课后服务资源供给不足、教师精力和能力不足、对有的学生无法提供个性化课程等问题。此外,由于管理体制机制等原因,大量符合条件的社会教育资源无法进入学校,客观上造成供给与需求错位。
  为此,李瑛建议,应建立“双减”与课后服务协调联动、有机匹配的机制,加强课后服务与“双减”的紧密衔接,做到既减负担、减压力,又增质量、增效果,让学生在校内学够、学足、学好,并以此提升家长的满意度;注重增强课后服务的有效性、精准性,可在做好作业辅导和答疑解惑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适宜个人兴趣和特长的“菜单式”服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同时,应由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对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情况进行常态监督和绩效评价,广泛听取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及时修正完善,并对具有特殊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建立台账,按照“一生一策”的原则,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调剂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针对目前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需求不能有效对接的现状,李瑛建议,可由县区教育部门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对有意愿提供课后服务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企业、协会、社区以及个人等进行登记,并建立相应审查机制,重点审查主体资质、意识形态、服务内容以及安全风险评估等,对通过审查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公示,由学校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也可针对学校课后服务需求,向社会发布课后服务岗位招募清单,由有关单位或个人根据实际进行沟通和衔接。
  “社会教育资源为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应坚持公益普惠原则,不收费或低收费、少收费。”李瑛认为,可探索聘用“课后服务副校长”“课后服务辅导员”“课后服务观察员”,引导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主动与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体育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旅行基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等加强联系,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让课后服务真正变成助力学生成长的“第三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