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西安回坊的红色记忆
  □ 李健彪
  “回坊”就是回族群众居住的地方,最早可上溯到唐代长安城内的“番坊”。“坊”在唐代是指街区,《唐六典》“户部尚书”条载:“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旧唐书·食货志》曰:“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回坊的名称在西安自古一直延续至今。明永乐九年(1411年)所立的《大皮院清真寺始建碑》中就有“长安县大皮院回坊”字样。1878年1月5日的上海《申报》,介绍西安救灾情况时有“回坊居民”的说法。
  回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资源丰富。1926年5月,西安被刘镇华的10万镇嵩军包围。北方国民军的核心人物冯玉祥在苏联援助下,接受了中共李大钊关于“重整国民军,进军西北,解西安之围,出潼关,策应北伐”的建议,率部解救西安,与镇嵩军展开血战,围困近8个月的西安最终得以解围。西安守城的胜利,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成功合作的典范,回民骑兵团浴血奋战,为夺取此役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位于北院门的莲湖区委、区政府大院在清代是陕西巡抚衙门,当年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此居住一年有余。1927年3月至7月,这里曾是被誉为“西北黄埔军校”的中山军事学校的校址。当时在苏联中山大学求学的邓小平,受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派遣,与20多人一起被派往冯玉祥的国民军联军工作,任中山军事学校政治处处长。当时,中山军事学校的领导都是中共党员,还聘请了5位苏联顾问任教官,共招收学员700余人,其中中共党员近百人。这是23岁的邓小平回国参加革命活动的第一站,与刘志丹一起为学生上课,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刘志丹等人于1928年4月领导了著名的渭华起义,起义的骨干就是中山军事学校的学员,随后创建了西北工农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为迎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奠定了基础。
  1924年6月,西安第一个由团中央直接领导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在回坊建立。1925年,中共西安特别支部活跃在回坊。受李大钊委托,1925年8月,魏野畴在回坊创办了红色革命刊物《西安评论》。1926年初,中共西安地委设在回坊桃胡巷。1926年2月,位于回坊的省立一中、三中、成德中学、敬业中学都成立了党支部。1927年,中共陕西省委也在回坊红埠街成立。1936年,中共西北特别支部地下联络站莲湖食堂在回坊莲湖公园开业。1939年冬,中共中央社会部在回坊大莲花池街建立西安情报处,至1949年共向中央发电报2400多份,约30万字,为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据统计,回坊在新中国成立前先后建立过23个中共党组织。回坊也因此留下了不少中共党史上的重要遗迹。
  “九一八”事变后,大量东北军将士和无家可归的东北学生流落在回坊,张学良在这里为抗日救国杂志《伊斯兰青年》题写了刊名。中共地下党员刘格平与回坊知名人士冯瑞生等人成立了陕西回教抗日救国会和回族青年读书会,每周为数十名回民青年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那首点燃了中华大地抗日烽火的《松花江上》也是从回坊唱起的。当时,张寒晖受聘于回坊省立二中,这是一所主要招收东北流亡学生的学校,这首歌慢慢地从回坊传唱开来。
  1936年西安事变的第一枪也是从回坊打响的。当时身为杨虎城爱将的孔从洲时任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他的指挥所就设在回坊西仓门炮兵团的团部。他奉命打出了红绿两颗信号弹,拉开了西安事变的序幕。
  西安事变爆发后,全国9个省的回族代表在西安召开了全国回族代表大会,坚决拥护张杨的八项救国政治主张。抗战期间,《西北回民正论》《黄河》《进路》《流火》等均创刊于回坊。193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作者公木夫妇,为奔赴抗日战场,将不满两岁的女儿白桦寄养在回坊,受到回坊父老亲骨肉一般的疼爱,改大名为李侠,并供养其直至大学毕业,后任西北民族学院汉语系副教授。回坊的爱国民主人士马德涵受周恩来的委托,西行河西,积极营救西路军,并介绍回汉进步青年赴延安学习。解放大西北之际,马德涵等人发表了《西安穆斯林告马军官兵书》,在扶眉前线广为散发,瓦解了敌心。
  抗战期间,回坊的骡马经纪人冒着生命危险先后给陕北购买军用载重驮骡六七千匹、战马600多匹,有力支援了陕北红军和八路军。1939年,回坊知名人士在回坊创建了建国机器制造厂,有职工近百人,被称为是全国最大的穆斯林兵工厂,解决了抗日部队的通信、运输和武器弹药问题,为抗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抗战期间,大批朝鲜半岛仁人志士来华与中国军民并肩反抗日寇的侵略。当时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就设在回坊,办有《光复》杂志,招募和训练韩国士兵参加抗战。韩国光复军是韩国爱国志士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在中国成立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正规军。韩国国父金九和光复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李范奭曾在西安回坊指挥韩国的抗日复兴运动。据统计,韩国光复军在西安的6年多时间里,从几百人发展到5万余人,成为韩国复兴的重要力量。
  其实,西安回坊不少街巷宅院都有许多可以挖掘的历史故事。如中共党员、西北文化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宋绮云的家就在庙后街。化名毛大雁的中共地下党员,就曾住在西羊市古董商李凤岐家中,凭借李凤岐的社会关系营救被捕同志。抗战时期,著名的四大阿訇之一的达浦生曾在小学习巷居住了近10年。回坊知名人士马子健的孙子马祖灵,回坊地下党员刘江汉,都是从回坊走出去投身革命的先辈……
  在回坊,各宗教之间关系始终和谐。2017年,马良骥阿訇向西安市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和天主教爱国会无偿捐赠了他多年保护并珍藏的一批宗教文物。其中包括:明代道教的一整套39件鼓乐乐器,明代末年天主教的一套3件完整的圣水池,清咸丰元年佛教的一方石碑。城隍庙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39件完整的明代鼓乐乐器的出现,则是城隍庙鼓乐传承的历史见证,被认为是目前同类乐器中保存时间最长、最精美、套数最全的古乐器,价值很高。马阿訇对各宗教文物的尊重和爱护赢得了省内外宗教界人士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