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维博 秋收时节,站在宜君梯田的玉米地里,我禁不住唱起了《多情的土地》:“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踏过的路径上阵阵花香鸟语,我耕耘过的田野上,一层层金黄翠绿……”
深秋的宜君梯田是迷人的,太阳释放着柔软的光和热,有风吹过,焦黄的玉米枝叶随风拂动,飒飒作响,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香气。放眼望去,天高云淡,天边的风能发电机在湛蓝的天空下徐徐转动,如同镶嵌在天地间的一道白栅栏,从溪流边延展到山头的梯田,山川河流安静而祥和。
也许是久未回归田野手指不沾泥的新鲜,也许是掰玉米这种真实的收获感带来的喜悦,我在田间挥汗如雨,竟没有一丝的疲惫感。宜君并不是我的家乡,但我却深爱着这个地方,来到这里,我的内心就充满温热。遥想六年前,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铜川市政协将马泉村作为定点帮扶村,我因时常来这里采访,便与这个村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先说说宜君的梯田吧。在近期我看到的一个关于农村口述历史的专题片中,一些上了年纪的同志专门讲述了宜君梯田的由来,他们因地制宜,用智慧的双手,创造性地将大自然的山川形胜改造成了一道人文景观。现在,假如你在春耕春播之际来宜君,哭泉村的地膜玉米犹如上帝的指纹,在鹅黄翠绿中分外亮眼,最值得赞叹。我时常在想,宜君梯田为什么那么迷人?是因为劳动最美,是因为这里有开垦劳作留下的故事,有耕耘播撒浇灌过的汗水。
马泉村离哭泉村不远,记得六年前第一次来马泉村,印象最深的是村民家家户户门前的玉米仓——一座座木质结构的小房子,简直就是西南山区吊脚楼的微缩版。我在省历史博物馆看到蓝田先民们储存粮食就是这个样子,既能通风透气,又可晒到阳光,防雨防鼠,古朴无华,这不正是农耕文明生生不息的血脉传承吗?
这和我家乡储存玉米的方式有所不同。我的家乡也种玉米,由于受山地条件限制,在我的家乡,掰玉米会连壳一起掰,再用竹篾编制的背笼蚂蚁搬家似的,一筐一筐肩扛背驮搬运堆在院子里,待阴雨天或夜晚再剥壳作穗,把玉米棒子一串串拧在一起,挂在屋檐或檩条上晾晒储存,远远看去也是一道风景。
我第一次来马泉村缘于铜川市政协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发的一条朋友圈。那是2015年10月中旬,宜君下起了第一场雪,初来乍到马泉村的第一书记没有带够御寒衣物,为了恪尽职守,被冻得实在受不了的他就喝了几口酒御寒,并分享在朋友圈里作为工作乐趣记录了下来。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新闻由头,来村前,我详细了解了市上精准扶贫具体对策以及派驻第一书记的情况。在第一书记带领下,我通过调查走访,详细了解了马泉村现状及第一书记当时工作开展情况。记得当时采访时,马泉村党支部书记说了一句非常接地气的话:马泉村来了市政协这个“硬邦”亲戚,有指望了。于是,也就有了我后来的获奖作品《马泉村来了“硬邦”亲戚》。
这六年来,我见证了马泉村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古戏楼维修、路灯建到村组、危房群众移民搬迁、村容村貌治理,以及光伏电站、新希望养殖场建成等村集体经济兴起。去年,我也见证了马泉村贫困户整体清零,昔日的小荒村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比起六年前,真是恍若隔世。记得有一张我最初在六组拍摄的照片:一辆锈迹斑驳的农用三轮车斜倒在杂草丛生的晾晒场上,还有几只破胶鞋散落其中,灰黑色的玉米仓凌乱不堪,一群鸡正在旁边的土路上觅食,扑腾起飞扬的尘土……虽然画面定格,但动静之间,更加烘托出了村子曾经的破败和贫穷。
在村中,我听驻村第一书记张小明讲过一个贫困户种植玉米脱贫致富的故事,很有意思。四组一舒姓年轻人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因家中劳动力不足等原因致贫,后来在精准帮扶政策扶持下,全家搬迁到镇上的扶贫安置小区,小舒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大学毕业后,小舒一直在西安打工,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每月积蓄并不多。前年张小明一个电话把小舒叫了回来,在村委会安排了专职公益岗位,让他在家门口上班,同时把家里的土地重新捡拾起来种植玉米,还能照顾家中年迈的母亲。
土地不哄人,返乡后小伙子肯干能干,靠着种玉米,小舒家的经济收入一下子提高了,去年年初还买了车。此后,张小明和村支书张罗着给小舒娶了媳妇,小日子过得甜美,一点不比在外打工差。
我也没想到,在村中我还结识了一位镇安老乡,他乡遇老乡,分外惊喜。他叫罗汉文,已经79岁了,但乡音未改。老人告诉我,1976年,家里实在没啥吃了,过完年他带着妻子一路逃荒来到马泉村,最早栖居在一口破窑洞里,靠给人打短工、种玉米糊口,后来村里给他分了地、上了户口,自己也盖了房子,才在这里安了家。
老天饿不死勤劳的人,通过种植玉米,罗汉文在马泉村养活了一家人,如今已是祖孙三代人。从苦日子过来的罗汉文见证了马泉村的蜕变,他说,相比以前,现在的日子不知好到哪里去了,家里困难有人帮,出了问题有人问,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现在都实现了。
再说说变化,我最初来宜君时,玉米的收购价格大概是九角钱,村民们叫苦不迭,因为卖不上价,一年的劳动收获就要打折扣,种粮的积极性不高。今年春季,玉米收购价格涨到了一元四角,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一下被提起来了。听村支书说,县上给马泉村分配了药材种植任务,但现在玉米价格上涨,村民们都抢着种,药材种植的指标恐怕完成不了了。
马泉村虽然脱贫了,村容村貌变美了,但干部们结亲帮扶的步子没有停。前一段时间阴雨连绵,影响了秋收进度,天刚放晴,干部们就连忙赶来帮着村民抢收玉米。于是,我也来了,力所能及地搭把手。现在,站在马泉村收获的田埂上,我思绪万千,不由得感慨,劳动创造价值,打粮食才是硬道理,马泉村是个好地方,感谢让我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