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满淑涵)9月22日,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发布“双减”政策施行情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本学期开学以来,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热度、家长教育压力、接送难问题均有所“减”,但也存在课后服务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部分家长仍存在教育焦虑,培训机构经营压力大、转型难等问题。
9月上半月,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在全省选取16个市县开展专题调研,对1467名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并访谈80名家长、走访32家校外培训机构。受访谈家长表示,新学期孩子家庭书面作业有明显减少。孩子就读小学三、四年级的家长中,84.3%表示孩子在60分钟内能完成作业,其中34.3%表示“没有作业或已在学校完成”。随着就读年级升高,课业有所增多,孩子就读初中一、二年级的家长中,56.8%表示孩子在60分钟内能完成作业。但平均来看,八成左右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时间不超过60分钟。
作业“少”了,留给孩子参与亲子、文娱、体育活动的时间更多了。53.7%的家长表示孩子会利用睡前时间“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49.3%表示孩子有充足时间“与家人交流互动”,37.7%表示孩子会“进行体育锻炼”,34.9%表示孩子会“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调查显示,91.4%的家长在上学期让孩子参加过校外培训,参加2个及以上培训班的占比超过五成。本学期,校外学科类培训明显“降温”,52.4%的家长表示不打算让孩子参加任何形式的校外培训,25.8%表示会减少培训班数量。
此外,钱袋子压力“小”了。调查显示,50.8%的家长表示每月给孩子的教育支出大约占家庭总收入的20%到40%,是受访者中最为普遍的情况。“双减”政策落地后,六成以上家长表示孩子的教育支出压力有所缓解。九成以上家长表示参加学校课后服务后,孩子接送难的问题已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调查中,家长普遍对课后服务时间安排较为满意,但也有10.3%的家长认为“不合适”或“不太合适”,因为延时服务造成孩子在校时间过长、到家吃晚饭时间过晚,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另外,放学遇上晚高峰交通更为拥堵,这些问题在西安等大城市尤为明显。
报告指出,要确保“双减”政策见到长效,三类诉求亟待关注。一是学生多样化需求较难满足,需丰富课后服务内容。部分家长反映,学校课后服务在差异化服务、兴趣爱好培养、实践活动锻炼方面还需加强。二是家长教育焦虑仍未“安放”,需提高校内教学质量。职普比大体相当情况下,仍有多数家长期望孩子升入普高、考取大学,中考升学压力大,家长会更注重孩子学习成绩。个别家长担心,一对一辅导模式的兴起可能加剧家庭教育负担,带来新的教育公平问题。三是教培行业压力大、转型难,需政策助力渡难关。由于当前行业发展方向尚不明晰,校外培训机构面临是否有充足的资金和竞争能力来支撑转型等现实问题。部分中小型培训机构期盼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部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希望参与补充校内课后服务、暑期托管服务等,达到校内教学与教培行业新发展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