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多方合力 下好城乡共融“一盘棋”
——省政协多件提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 记者 闫智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9月26日,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围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开展专题协商。记者梳理今年以来省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提交的相关提案,其中既有“大战略”的宏观视角,也不乏“小切口”的精准施策,对教育发展、土地规划、城乡建设、医疗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与细致规划。
  城乡要融合 教育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学生持续向城区流动,“城区挤、农村弱”的现象日益加剧。
  今年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宝鸡市陈仓区副区长齐晓辉提交了《关于推动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提案》,建议加大教育工作“以奖代补”力度,对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验收的县区,由省市财政按比例予以奖励,推动县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加大对贫困县区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强化项目资金支持,提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缓解“大校额”“大班额”问题。要加大两类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指导各县区稳妥分类推进小规模学校整合优化,提升两类学校经费保障水平。
  提案承办单位、省财政厅答复:结合委员提案建议,将积极筹集资金,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短板的县区给予适当倾斜,补齐我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短板,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状况。将会同省教育厅结合城镇化建设规划,充分考虑城镇学生规模、人口结构的变化,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中期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持续推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
  针对“加大两类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的建议,省财政厅表示,将按标准对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倾斜支持,公用经费小学每生每年800元、初中1000元,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分别再提高300元;对农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照100人核定公用经费。
  此外,自今年以来,省财政厅以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和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进行了中期调整,并将有利于扩优提质的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纳入规划。
  城乡要融合 住房是保障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已经从“有得住”向“住得好”转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改善住房条件、提升居住环境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在前期调研中发现,我省部分乡村地区住房建设存在抗震性能差、节能率低、舒适度差等问题,而绿色装配式建筑具有建设效率高、节能环保好、质量安全强等优点,可以很好地解决广大乡镇地区群众居住要求,是提高广大乡村地区建筑质量与居住条件的必然要求。
  省九三学社在《关于在我省乡村地区大力推广绿色装配式建筑的提案》中建议,要总结企业高校等单位在乡村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经验,关注取得较好成效的新型绿色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在乡村地区大力推广绿色装配式建筑。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办复提案时表示,将总结绿色农房、装配式农房试点工作经验,并加大对装配式农房推广应用的宣传引导科学普及力度,指导各地市落实财政资金、价格、税收等方面支持政策,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形成规模产业降低装配式农房的建造成本,引导鼓励农户和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推广应用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造方式,共同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创新发展。
  城乡要融合 土地是根本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直接关系到城乡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省政协委员、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涛在《关于我省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提案》中指出,当下,城乡建设争地问题矛盾突出。在统筹城乡建设方面,安排建设项目用地及土地指标时重城市、轻乡村,乡村振兴相关产业、项目用地受限。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互相争地,是当前制约统筹城乡建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张涛建议,要科学统筹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严格县域城镇建设边界,统筹城乡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坚持保障城乡互补、工农互促、互为配套的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项目用地。要进一步激活城乡建设的存量空间,对城乡建设中利用低效的项目用地,鼓励以多种方式再开发利用。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提案答复中表示,将健全用地保障机制,指导县(市、区)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同步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布局,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要素跟着项目走”,对列入省级重点项目计划,且符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和国土空间规划管制规则的建设项目,直接配足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要深化县域“亩均论英雄”改革,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范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切实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土地“降存控增”,增存并举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努力做到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
  省自然资源厅表示,将结合委员提案建议,持续指导各地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积极保障农村用地合理需求。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采取土地权利人自主改造开发,鼓励社会资本积极进入等方式,规范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城镇更新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