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增添“绿色引擎”
——省政协“打造千亿级陕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省政协委员、安康市政协二级巡视员王国库:
  打造千亿级陕茶产业应坚持高位统筹、数“有”并举

  一要建设有品质的基地。陕西茶产业覆盖五市27个县、区,种植业分布于陕南三市,加工业延伸至咸阳、西安,2023年茶园面积301.59万亩。细分三个100万亩、提升茶园建设品质势必成为千亿级陕西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二要培育有分量的主体。2023年,全省建有茶叶企业1177家,总体呈现出龙头不强、骨干不优、承载力不足、成长性不够,以及产品进入市场的营销力量相对单薄等问题。构建千亿级茶产业集群必须聚焦陕南茶叶主产区,以市为单位聚力打造3-5家“链主”企业、以县区为单位培育30-50家骨干企业,以龙头为引领,小厂补位、大厂带小厂、小厂连农户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着力加强营销类市场主体、营销平台与队伍建设,构建产业推进载体。
  三要打造有影响的品牌。目前,陕茶上榜全国131个区域公用品牌5个,全国前10为零,前20仅一席。由此可见,提升陕茶品牌影响力必然成为千亿级陕西茶产业打造的重中之重。
  四要开发有特色的产品。近年来,陕茶主产区研发总体停留在低水平模仿、重复上,标准约束不足,单品冠军缺位。做大做强陕茶产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在突出“硒”资源特色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爆款”产品系列,实现多元化产业发展,拓展茶产业增值空间。
  五要推动有效率的融合。要准确把握茶文旅、茶康养等传统茶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域,优化茶园环境,更多融入三产服务、数字智能等关联性元素,推动茶产业向复合性产业深度转化。
  六要进行有价值的投资。要突出县域基础,强化省级统筹,打破地理界线,优化产业布局,建立跨区域产业联盟,推动各区域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实现从以“域”谋发展向以“链”谋发展的转变。
  七要构建有引力的产业。要系统配置相关资源,推动形成龙头茶企牵头、营销主体主攻、合作社链接跟进、茶农积极参与的茶产业发展合作阵营,实现农殷、业兴目标。
   省政协委员、商洛市政协主席王宁岗代表商洛市政协:
  把握茶业发展脉搏,强化陕茶顶层设计

  (一)强化全域布局、规划引领,推进“三茶”统筹。按照“依托大龙头、带动大基地、打造大品牌、拓展大市场”的发展布局,找准推动茶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完善陕茶发展科学规划,建立措施配套、监督考核有效运转工作机制。
  (二)强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先,彰显“陕茶”特色。坚持“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的发展思路,在稳定茶园面积的基础上,加快低产茶园的更新改造,规范茶园管理技术,建立茶产品种植、采摘、制作、存储到销售的全程质量追溯系统,打造好陕茶高纬度、高海拔、高矿物质的“三高”品质特征,保证陕茶产品的一致性。
  (三)强化品牌战略、市场运作,打造“陕茶”品牌。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成立陕茶集团,打造“陕茶”品牌。整合茶叶品牌,梳理完善陕茶“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构架。按照“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一个企业集群”思路,分层次推进茶叶品牌建设,推动陕茶品质化、品牌化、市场化。
  (四)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推动“陕茶”升级。坚持“科技优茶”战略,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陕茶科技研发中心,重点抓好优质茶开发、有机茶生产、生态茶贮藏保鲜技术以及茶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五)强化文化赋能、茶旅融合,提高“陕茶”效益。运用“产业链思维”,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深度挖掘陕茶文化,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茶文旅融合新业态,走出了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共融”的乡村振兴之路。
  (六)强化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做强“陕茶”产业。深入实施陕茶提升工程建设。省、市、县财政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整合农业、交通、水利、林业、文旅和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等方面项目资金。
  省政协常委、咸阳市政协副主席房晓飞:
  践行“三茶统筹”理念 推动咸阳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文化引领,促进文旅融合。充分利用咸阳“一带一路”“万里茶道”重要节点和茯茶作为边疆牧区重要物资的特殊地位,不断赋予茯茶茶史、茶俗、茶艺文化内涵;依托咸阳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打造2至3条“茶+红色旅游”“茶+科技创新”“茶+关中民俗”等茶旅精品线路,加快开发高品质的茶旅融合产品,复原泾阳“茶马互市”官衙茶马司,建设茯茶文化体验中心;编撰咸阳茯茶历史文化丛书和茯茶地方志,编排咸阳茯茶歌舞,推出影视作品和电视剧等,持续提升咸阳茯茶文化辨识度。
  二、补齐产业短板,培育发展动能。建立茶农茶企“双向补贴”制度机制,提升陕南三市夏秋茶利用率,增加茶农收入,降低茶企成本。支持企业引进高标准的精制加工、拼配、包装、仓储配套设施和生产线。提高茯茶企业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要求,不断健全茯茶标准化体系。加快建设中国茯茶文化交易中心和咸阳茯茶文化展示馆,把咸阳打造成集茯茶生产、研发、物流、信息文化中心为一体的中国“茯茶之都”。拓宽营销渠道,线上对接天猫、淘宝、京东、抖音、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添加“咸阳茯茶”品类目录,开发茯茶产品emoji系列包装等多种形式,提升咸阳茯茶品牌传播力。
  三、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创造价值。加强茯茶生产配套技术研发,开展新型生产技术、农机农艺融合、产地品质识别等研究,加快茯茶加工设备、品质监管等智能化改造提升。深化咸阳茯茶品质化学机理及健康养生机制及咸阳茯茶品质安全评价研究,编制《咸阳茯茶的品质化学与健康养生功能白皮书》,以科学的依据讲清楚茯茶在补充膳食营养、帮助消化、降血脂、延缓衰老、防治糖尿病、增强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依托西藏民族大学和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边销茶产业研究院和咸阳茯茶学院,建设硬件设施一流、科研实力领先、教学体系完备的茯茶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西乡县政协主席朱小平代表西乡县政协:
  加快茶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强化规划引领,高位谋划推进。要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品变商品”的发展思路,强化“茶+N”融合发展理念,科学制定全市茶旅融合发展规划。要依托优势资源,打造精品景区。可把茶叶休闲观光示范点与这汉中历史、人文、自然等景点相结合,精心策划多条各具特色的茶旅线路和茶旅体验项目,建设融合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以及体验、观光、研学、运动养生各类元素的茶旅景区。
  二、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产业融合。要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开发休闲采摘、制茶体验、茶艺表演、问寻茶道、茶旅康养等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开发茶服、茶具、茶器等产品及与茶叶关联生活产品。要整合科研力量,搭建陕茶研发中心,推动种质资源利用、新产品开发推广、新设备引进改良、茶园高效管理示范、营销新模式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要大力推动茶艺传承人、茶旅从业者等专业人才培养,让人才资源成为茶旅融合的基础保障。要完善茶旅景区功能,通过增添茶景观、茶绿化带等,凸显茶乡特色。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融合主体。要采取联合、兼并等方式,组建集种植、收购、加工、营销、旅游于一体的茶旅集团或茶旅公司,推动茶旅产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设立茶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景观式茶园建设、核心景点打造、优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品牌培育等;将茶旅产业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之中,持续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力度。
  四、注重宣传推介,打造茶旅品牌。要深度挖掘汉茶文化,充分挖掘和传承各类茶事活动,广泛征集采茶、制茶、赏茶、品茶、泡茶、唱茶等人文历史、故事典故,精心制作视频影像、宣传画册,讲好汉茶故事。要加强宣传营销,建设完善茶旅融合电子商务平台,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手段,培育网红茶旅融合产品,推介茶旅融合观光线路及特色景点,提高茶旅融合产品上行销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余有本:
  强化科技支撑,助力陕茶高质量发展

  (一)搭建创新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建议由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陕西省茶学重点实验室,同时以国家级龙头企业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省内外涉茶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省级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展茶学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破解制约陕茶发展技术难题,扭转陕西茶产业“大而不强”的不利局面,赋能陕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二)加大科技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建议省科技厅增加茶叶科研项目资金的投入,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管理办法,个人或企业单位的限项由1项改为2项。建议省农业农村厅增加茶业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省体系资金支持参照国家体系,首席专家、岗位专家、试验站均设固定经费,让广大科研推广工作者能安心从事科研创新,不必整天为资金发愁。建议茶产业专项资金中,可以切一块专门用于支持省内涉茶高校、市级科研院所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研究和试验示范推广,下达到市县的资金则重点支持生态茶园建设、低产低效茶园改造、绿色防控、精深加工拓展、新茶饮开发、品牌打造、数字化智慧化生产等方面。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保障。建议由教育、科技、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在省级层面出台陕茶人才战略规划,制定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增加涉茶机构的人员编制,吸纳高校茶学专业毕业生,充实市县相关部门专业技术力量。健全省、市、县、乡(镇)四级茶叶技术推广机构,充实技术人员,加大科技实施和推广应用力度。有条件的高校特别是职业技术院校,增设茶学专业,加强本土后备茶叶科技人才的培养。通过“头雁”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训等方式,加强茶叶科技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省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朱斌晨:
  关于金融支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注重政策引导。一是建议政府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茶产业扶持政策和风险补偿机制,让茶产业经营主体有意愿、有能力申请银行贷款,让金融机构有信心、有动力为茶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二是建议由金融监管机构牵头,组建茶产业发展金融支持顾问团,不定期举办融资对接会,精准匹配茶产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助力其发展壮大。三是建议金融监管机构适当调高茶相关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一定程度消除银行融资支持茶产业发展的顾虑。
  注重集群发展。一是建议采取“政府+茶协会+企业”模式,在全省范围内重点培育几家规模大、实力强、品牌影响力足的龙头茶企,加快行业整合、树立品牌效应,为金融机构提供覆盖全链条的金融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集中资源和精力建设数家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茶产业园区,便于金融机构批量化支持茶产业经营主体。三是建议探索运用“财政资金+市场化资金”相结合模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流转、托管农民土地,进而扩大生产规模,既有效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空心化、无产业化的现状,也能解决金融企业支持农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的不敢做、不愿做的问题。
  注重创新服务。一是建议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共享茶产业相关数据,便于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挖掘,围绕农户、小作坊、加工企业、茶销售企业等不同经营主体,量身定制差别化的金融产品服务,更好满足各方金融需求。二是建议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茶产业相关投资基金,重点用于支持龙头茶企、产业园区、茶产业消费新业态等领域,推动茶产业做宽做广。三是建议政府加大对茶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围绕品种培育、采摘机器人、加工设备等领域,培育并向省金融科技协会推荐一批科技型企业,从而更好为其提供“产学研”专属服务,支持茶产业科技创新走深走实。
  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单英骥:
  提升我省茶产业商业化、价值化发展水平

  茶产业是陕西省重要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陕西茶园面积301.59万亩,茶叶产量13.97万吨,一产产值257.40亿元,同比增长21.01%。
  近年来,我省茶产业结构呈现明显不合理状况:种植为主的第一产业稳中有升,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持续增长,茶叶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和加工水平不高的问题,茶叶流通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销售渠道主要以传统市场为主,电商渠道占比较少,且物流配送体系尚不完善,影响了市场拓展。
  当前,我省茶产业商业水平不高、价值链偏低、产品单一、品牌价值较弱、同质性竞争明显成为制约我省实现千亿茶产业链的主要瓶颈。
  陕西茶业可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增加产品种类、构建销售新渠道、布局新消费场景,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力争到2027年茶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一)提升茶叶品牌和文化价值。深度挖掘陕茶文化,将地方民俗文化融入茶文化,讲好陕茶故事,弘扬陕茶文化。可通过举办大型茶文化节和茶博会,以文化故事和地域特色增强品牌吸引力,有助于增强品牌文化内涵和消费者认同感,更好地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延伸茶产业价值链条。支持加工企业新建或改造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提高加工品质和生产效率。引导企业开发新式茶饮、含茶食品、调味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推出茶粉、茶膏、茶精华等便于使用的茶制品,拓展茶产品功能用途,提高茶叶附加值。
  (三)打造多元化茶产品价值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建立陕西本地茶饮品牌,开发符合当下消费趋势的茶饮料,以占据本地市场份额,满足地区消费者的特殊偏好。与知名茶饮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提供茶叶原材料并共同开发陕西特色茶饮,打开当地市场。
  本版图片由记者 杜静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