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尚善学苑书房写作业的学生 实习记者 冯倩楠 摄 □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仲夏时节,午间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候。在西安市新城区北新街36号,一间书房门外的走廊已被学生“占领”,一座难求。
进入书房,阵阵清凉扑面而来,空气中还弥漫着咖啡、书本的清香。学生们三三两两一组,或伏案学习,或趴桌休息,屋内不时还能听到纸张翻动或低声细语之声。
这里便是尚善学苑书房。书房因附近有三所小学和两所中学的特殊地理位置,吸引了不少学生。作为一间城市书房,尚善学苑书房由街办主导、社会力量运营,采用自动化设备,成为集书店、咖啡店、自习室和活动课堂于一体的独特场所,是周边社区居民、学生获取知识、“文化纳凉”的好去处。
阅读与放松兼备 进门、放书包、找书、坐下阅读,王思语像进自己家一样,熟练地在2分钟内完成了这一系列动作。
王思语是一名五年级学生,是尚善学苑书房的常客。仅大半天时间,王思语便和同学一起来了两回。
“这里氛围好,写作业有问题还能及时和同学讨论,效率比在家里高,妈妈也愿意让我来这里。”王思语说,书房不只是个看书的地方,也是一个可以坐下和同学一起写作业、休闲的地方。
尚善学苑书房面积不算大,由四间小房间“拼接”而成,总面积约100平方米。书房内除实体书籍外,还配置有24小时自助图书馆、自助借还设备、电子阅读器、老年听书机、VR等智能化设备。在书房门外的走廊上,还设有一排桌椅,专门供人休息。
邬小兰住在这附近,也是书房的熟客。“起初就是接孙子,只小坐一会。”邬小兰说,自己原本看书少、追剧多,“来50次有40次都是陪孙子或等孙子,但不知道哪次,心血来潮翻了翻书架,居然真的开始看起书了。”开始看书后,邬小兰有时会特意早来一会,享受自己一个人的“充电”时光。
“针对‘一老一小’的特点,我们摆放的书籍咨询过周边学校和老师的意见,比较有可读性。”西一路街道工作人员兰天说。
书房靠右手的里间,空间窄,只有10平方米左右,几位大叔正坐在沙发卡座里闲聊。“不光看书,有时在走廊下下棋,或者在这儿聊聊天。”社区居民吴涛说,这里商业气息弱、生活气息重,是能与朋友放松心情的地方。
此处无声胜有声 与其他书店的氛围不同,即便是人流高峰期,尚善学苑书房内的饮品点单处也一直安静如常。
饮品点单台上,一则温馨提示正对顾客摆放,提醒顾客这里的店员大多为听障人士。墙壁一侧还贴心地画着大幅手语注释图,包含果汁、咖啡、蛋糕、问价等简单的手语姿势,方便顾客和店员简单交流。
这家“静默咖啡”镶嵌在书房内,为读者提供水饮服务,是由西一路街道联合区残联打造的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除运营人员曹仪娅外,店员均为听障人士。
2020年9月,静默咖啡开张。几年过去了,常客们早能默契地“看图学话”,因此不管人多人少,点单的过程总是井然有序。
临近午休结束,学生们返回校内,店里空了一大半。
曹仪娅和店员们一起拿出瓶瓶罐罐,尝试调制夏日新饮品。点单处偶有客人路过,曹仪娅便拿出一小杯饮品,轻声招呼客人品鉴。
“饮品、面包、饼干都是我们自己制作的。”曹仪娅说,把店员吸纳进来后,会有咖啡师进行教学,店员也会利用店里的设备、材料自己练习调制咖啡和其他饮品。
从书房的荣誉摆放处可以看到,有店员曾获得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区选拔赛西安分赛区优秀选手的荣誉。“一些听障人士在这儿掌握了手艺,‘毕业’后还被聘去常规咖啡店工作。”曹仪娅说。
“所以,比起同情,更希望客人是因为我们的咖啡手艺才来点单的,毕竟我们也是专业的。”曹仪娅说。
小空间里的“大”乐趣 “我希望我们小组是幸福、快乐的。”
“我希望自己得到自信和好多朋友。”
……
在书房隔壁儿童之家的墙上,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和便利贴“心声”被张贴其上。
以书房为空间载体,西一路街道打造尚善学苑品牌,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满足“一老一小”的精神需求。其中,“尚善学苑社区儿童保护和发展项目”提供美术、手工、书法、机器人等素质拓展课程,以及户外探索、心理健康等儿童社工小组活动。截至现在,已完成超1500课时的相关活动,累计超8000名儿童受益。
兰天向记者介绍了最新一周尚善学苑的课程表,包含书画、合唱、形体、编绳与剪纸等各类活动,从周一到周末安排得满满当当。
“孩子想学吉他,能不能找个老师?”有家长提出需求,学苑便引入了社区附近的吉他工作室,放学后为学生们教吉他。“社区有个阿姨,家里有孩子不用的吉他,她自己带着吉他来,学习热情可高呢。”兰天说。
除了精神需求,书房还提供热水、热饭、借伞等服务,从细微处让群众感受到温暖。“既能阅读,又做到了文化惠民,希望这种小而美的文化空间更多一点。”邬小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