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省慈善协会前往咸阳市泾阳县安吴镇徐家岩村慈善幸福家园,实地感受和体验慈善幸福家园建设成效,并捐赠爱心物资。记者 张璐 摄 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和老人们亲切交谈 记者 张璐 摄 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一行观看老人们准备的才艺表演 记者 张璐 摄 3月29日,周至县召开“慈善大会”。 记者 张璐 摄 □ 赵浩义 记者 张璐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慈善组织如何动员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帮扶困难群体,如何践行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这是新时代慈善工作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慈善协会心怀国之大者,情系民之大事,对这个重大课题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新发展举措,开创新发展格局、新思路谋划、新路径探索,积极开发慈善新质生产力,一个省域慈善促进共同富裕的新模式初见雏形。
一、创建幸福家园:开创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
围绕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号召,陕西省慈善协会将已开展五年之久的“农村慈善互助会”“慈善社区”创建活动与中华慈善总会发起的“村社幸福家园互助工程”相结合,创新设计了“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在农村行政村和城镇社区实施以建立一个慈善工作站、募设一支村社互助金、创建一个慈善关爱中心、建立一个慈善公约、组建一支慈善志愿服务队为内容的“五个一”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程(以下简称“工程”)。
“工程”从2020年10月开始在全省38个县区试点,2021年10月、2023年3月、2024年4月先后在榆林市、西安市长安区、商洛市镇安县召开观摩推进会在全省推广实施。目前全省已注册创建村、社区慈善幸福家园7150个;线上、线下募集村社慈善互助金近13亿元;幸福家园创办爱心餐厅、老年大学、儿童之家、村民活动文化娱乐中心6500多所,其中开办老年人爱心餐厅3500多个,兴办儿童之家、村民文化活动中心3280所,直接关爱孤独老人、留守儿童50余万名;村社注册慈善志愿者40万名,村、社区创建面达35%。
这一“工程”以乡情为纽带,突出众筹、互助特征,传播慈善文化,实施慈善项目,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从而在村、社区打造一个居民参与、社会帮扶、文明自治、互帮互助的新时代幸福家园,开创了慈善参与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慈善工作新格局。
(一)创建村、社(区)慈善工作站:把慈善的根系延伸到社会最基层的组织。创建村社慈善幸福家园,首先在镇、街道办事处和行政村、城镇社区建立慈善工作站。这就把慈善的根系扎到了社会最基层的组织,改变了以往村、社区慈善组织建设薄弱的状况,建立了纵向到底的慈善体系,解决了慈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由于工作站长由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兼任,便于慈善工作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保障了村社互助金的公平公正使用,有利于慈善事业健康规范发展。
(二)设立村社慈善互助金:践行第三次分配先富帮后富。“工程”募设村社互助金,倡导从家乡走出去的经济成功人士、先富起来的人自愿捐赠,以“乡情”为纽带践行第三次分配。这就为热爱家乡的经济成功人士搭建了回报乡梓的平台,打开了慈善募集的第三扇门,有效地激发了“乡情”慈善活力。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南坡村慈善幸福家园网上注册创建后,从村上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家陕西鸿瑞投资集团董事长王世春为村上互助金捐赠善款2300万元,为本村村民进行农厕改造、建设文化娱乐广场、筹建老人幸福院,为村上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食宿集中供养。西安市长安区鸣犊镇留公村民营企业投入6000万元,建设4200平方米的慈善幸福家园,免费食宿集中供养126位65岁以上的老人。据初步统计,陕西慈善幸福家园所募集的13亿元村社互助金中,80%来自热爱家乡的经济成功人士的爱心捐赠,这无疑是践行第三次分配的成果。
(三)创办“关爱中心”:拓展巩固脱贫成果帮扶困难群体。面对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村、社只有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状况,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创建活动聚焦关爱“一老一小”,集中关爱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和学业辅导。尤其是对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食宿关爱。目前全省已建起3500多所老年人爱心餐厅,35万名“空巢”孤独老人享受每日2-3餐生活关爱,老人每日自费3-8元,不足部分由村社慈善互助金补贴。
(四)践行慈善公约:以慈善的路径和方式参与社会治理。目前创建幸福家园的村社普遍建立了慈善公约,践行慈善公约主要开展三个活动。一是运行“爱心超市”。倡导居民日行一善学雷锋做好事,做好事计积分,凭积分到爱心超市领物资。二是开展孝善之乡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好媳妇、大孝子、贤惠公婆和道德模范,把友爱互助、孝亲敬老、帮贫扶困的慈善精神作为村民互相约束的行为规范自觉遵守,促进居民自治。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评选表彰孝善之家、孝善之星、道德模范约5万多个(名)。三是设立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按统一标准料理居民家庭红白喜事,防止铺张浪费,移风易俗,促进文明乡风建设。
(五)组建村社志愿服务队:开展慈善义工服务。“工程”实施中,各村社普遍组建了慈善志愿服务队,志愿队由党员、干部、村社乡贤、退休干部职工等爱心人士组成,有的还联系社会上的志愿服务队结对服务。志愿服务队规模20至30人左右,主要在村社开展急难救助、扶危帮困、关爱老人、日间照料儿童等义工服务,为老人幸福院打扫卫生,洗头理发;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心理疏导心灵慰藉;料理村社居民红白喜事。每年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义工服务3000万工时以上。
陕西省慈善协会实施的慈善幸福家园工程,聚焦乡村振兴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巩固脱贫促进共同富裕,是迄今为止陕西慈善募集量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受益面最广的慈善项目,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推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被誉为新时代的“希望工程”,2023年荣获国家民政部第12届“中华慈善(项目)奖”。
二、召开“慈善大会”:开启促进共同富裕新引擎 脱贫攻坚战之后,慈善组织如何动员经济成功人士践行第三次分配先富帮后富?通过发动淳化县召开“慈善大会”,陕西省慈善协会找到了答案。2022年1月,淳化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政策建立党政支持推动慈善工作机制。2022年1月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召开了全省县区第一场“慈善大会”。在大会上,近百个爱心企业、经济成功人士现场捐赠善款4485万元,捐赠额度比该县慈善协会成立20年募集总额的2倍还多。会后,省慈善协会将“淳化经验”固化为一种模式在全省推广,印发文件发动全省市、县(区)以召开“慈善大会”为引擎,打造党政支持推动,社会广泛参与,慈善促进共同富裕的新模式。继淳化县之后,全省现有韩城、临渭、镇安、旬阳、潼关、神木、长安、凤县、定边、榆阳、周至、华阴13个县(区)召开了“慈善大会”,召开“慈善大会”的区县刮起了一股党政支持推动慈善事业的强劲东风,慈善募集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募集总额达到20.6亿元。目前,还有40多个县(区)的“慈善大会”还在积极筹备。
“慈善大会”的召开对于慈善事业发展不仅是慈善募集量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跃,奠定了当地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是慈善公益生态大提升。党委政府出台政策建立推动机制,把慈善事业纳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支持发展;二是慈善理念大传播,形成了浓厚的慈善氛围,激发了社会慈善热情与活力;三是社会爱心大汇聚,为促进共同富裕汇聚了慈善资源;四是践行第三次分配的社会大实践,为经济成功人士搭建了富而有爱回馈社会的平台;五是构建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大格局。
陕西省13个区县召开慈善大会的实践证明,召开“慈善大会”是党委、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是动员社会爱心先富帮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平台,对于改善一个地方慈善公益生态,推动一个地方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慈善大会”是慈善文化的传播机,是慈善募集的发动机,是慈善公益生态建设的加速器,为新时代慈善促进共同富裕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工作模式。
三、互联网公益众筹:开发慈善募集新质生产力
互联网、区块链以链接一切的优势将慈善需求与社会爱心互联互通,改变了传统慈善单纯线下募集的模式,成为慈善募集的新动能。为此,陕西省慈善协会从社会招聘了13名专业人才组建了数字慈善专业团队,通过互联网公益众筹,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小额捐赠,开发慈善募集新质生产力,打造数字慈善新业态。
2016年以来,省慈善协会先后入驻腾讯、轻松筹、支付宝、美团公益等多个全国性网络众筹平台,策划公众乐于参与的众筹项目。2023年乡村振兴专场、95数字公益节、99公益日三场互联网公益众筹网络筹款5.2亿元。八年来,省慈善协会联合市、县在网上推介筹款项目5000多个,8000多万人次爱心捐赠,网络筹款20.5亿元。如今,陕西省慈善协会网络筹款已建立了常态化机制,网络慈善由过去单一的99公益日短促突击转入了常态化开展。2022年、2023年网筹分别达到5.7亿元、5.2亿元,两个年度平均每天线上筹款149.3万元,在全国名列前茅,荣获“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奖”。目前,互联网公益众筹已成为陕西省慈善协会动员社会爱心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成为波澜壮阔的奉献爱心社会大实践。
纵观陕西互联网公益众筹活动实践,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聚焦共同富裕推介公益众筹项目。二是层层动员培训,为基层慈善组织赋能。三是聚焦乡村振兴赢来党委政府推动支持。四是“3446”工作模式,发动社会广泛参与(三个主体共同发动,定向发动四个群体,四个层面联合劝募,重点发动“六个一起捐”)。五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与此同时,省慈善协会建立了线下全员募集机制,28年来募投慈善款物88亿元,实施慈善项目逾两万个,帮扶困难群众逾2000万人次。近两年新增协议捐赠额5.39亿元,慈善募集大幅增长,2023年达到10.0066亿元,成为陕西慈善募集量最大的社会组织。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四、“三化建设”:构建社会救助新模式
社会救助、补充民生保障是慈善工作的底色。慈善工作的成效通过具体慈善项目效益体现。多年来,省慈善协会坚持慈善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规范化、项目质量品牌化“三化”建设,构建社会救助帮扶新模式。
(一)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策划实施项目
——慈安桥:针对陕南秦巴山区山大沟深、沟壑纵横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已与财政部门合作+慈善募集的模式筹集资金8.5亿元,在全省建设慈安便民桥7853座,解决了350万人口的出行困难。此项目荣获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项目)奖”。
——慈善助学:为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募投7.8亿元帮助30万名大学生完成学业。以集中办班、定向救助方式帮助20万名贫困中小学校学生完成学业。并承接企业捐赠6.4亿元善款在贫困县建设中小学校26所。慈善助学项目荣获中华慈善总会“突出贡献项目奖”。
——医疗救助:网筹12亿元救助困难家庭大病患者;援引中华慈善总会药品价值28亿元为贫困患者发放;承接省民政厅2500万元“救急难”。
——产业帮扶:开展“十百千万爱心助农大行动”,线上线下募投5.58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担任扶贫合力团团长单位,投入4889万元帮扶丹凤县发展产业。
——“三节”救助送温暖:募投3.6亿元实施“三大节日救助”项目,每年春节慰问2万个困难家庭;“六一”节为2万名困难家庭儿童送关爱;重阳节看望2万名困难老人。近年来将物质救助与精神慰藉和志愿服务相结合。此项目向困难群体雪中送炭,被社会誉为关爱民生的品牌项目。
——关爱“留守儿童”:从2012年开始,省慈善协会实施“慈善筑巢”“关爱花蕾”和建“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系列项目。按照统一功能标准,为留守儿童提供食宿条件,设置绘本馆、心灵屋、亲情角等功能区域。帮助留守儿童开阔视野、启迪心灵。几年来投入资金6500万元,建成“儿童之家”354个,实施慈善筑巢、关爱花蕾项目371个。实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项目累计达到725个,惠及留守儿童15万名。
——关爱退役军人和农民工:与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合作筹募1.4亿元“关爱基金”,以精准滴灌模式帮扶困难退役军人2398名。与省人社厅联合设立“农民工关爱基金”,帮扶困难农民工1041人。
——慈善抗疫:三年新冠疫情期间,动员省内外1100家爱心企业、数百万爱心人士,线上线下捐赠抗疫款物价值4.09亿元驰援河北、武汉、上海疫情灾区。并在省内开展了近百场捐赠活动,将急需的医疗、生活物资捐送到定点、重点医院、封控社区、农民工居住地等七大领域抗疫一线。
——抗洪救灾:面对河南、湖北和省内陕南、陕北、关中多地发生的重大洪水灾害,紧急募集近亿元款物救援灾区。2023年年底甘肃积石山县地震灾情发生后,省慈善协会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方案,紧急发布地震救灾倡议书,募集救灾款物价值1121万元星夜兼程送往灾区。
(二)工作到基层推动慈善项目“三化”建设
近两年,省慈善协会每年组建10个调研督导组深入市、县(区)对慈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两年督查了80%的县区,50%的镇、街办,近千个村和社区。调研督导坚持问题导向,对标质量标准找短板和薄弱环节,一地一策优化项目实施方案,推动慈善工作“三化”建设。在省慈善协会的推动下,市县形成了齐心协力抓项目、抓质量、抓效益的工作态势。2023年省慈善协会支出项目资金9.16亿元,会同市、县实施项目1155个,惠及困难群众357万人次。
幸福家园、慈安桥、三节救助、儿童之家等一批接地气的品牌慈善项目深受群众欢迎。
五、强化政治引领: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省慈善协会在全省慈善会系统开展“担当新使命 落实新举措 开创新格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讨论。针对部分县区班子年龄老化,工作缺乏活力的状况,省慈善协会连续三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推动全省53个市县(区)慈善会换届,把一批有情怀、有能力、有影响的退休领导干部吸收到慈善队伍中来。同时,推广镇安县镇设慈善分会、村建慈善工作站的经验,完善省、市、县、镇、村(社区)五级慈善工作网络。与此同时,全省慈善会系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着力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开展比服务、比创新、比亮点和争一流的“三比一争”活动。倡导大爱情怀、务实双创、克难攻坚、清正廉明的慈善精神;培育拓荒牛、孺子牛、老黄牛的工作作风;以党建为统领,深化理论武装,强化职责使命,担当新时代慈善工作大任。
纵观陕西慈善工作态势,新思路谋划,新路径探索,新技术助阵,新业态引领,紧密配合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工作成效显著,探索出了新时代慈善践行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与模式。
在2024年4月召开的“陕西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出席讲话中高度评价说:“陕西慈善事业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开展应急救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西慈善现象’。陕西慈善工作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做出了品牌、闯出了路子、走在了全国前列,不仅为陕西争了光、为全国慈善会系统添了彩,也为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陕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