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涵博)6月27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据咸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冷劲松介绍,咸阳市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一方阵。今年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速7.9%。
西安-咸阳-体化强力推进
冷劲松说,咸阳市积极向西安、西咸新区学习,聚焦省委、省政府“七个一体化”部署,同频共振、双向发力,西安-咸阳一体化迈入发展最快时期。
去年9月21日,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通到咸阳市区,这是全国第3条连通两个城市主城区的地铁。途经咸阳的西安地铁11号线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双地铁时代进一步提速。西兴高速改扩建、西咸大道、咸兴大道等一批重大互联互通工程加快推进,跨市公交线路达到37条。主城区居民基础养老保险与西安同标,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名校+”工程有力推进,西安交大、陕师大中小学教育入驻咸阳,380项政务服务实现跨域通办。
接下来,咸阳市将更加主动与省级部门、西安、西咸新区对接联动,谋划实施一体化发展十大示范性工程,以重点项目、重要区域为引领,促进“七个一体化”乘势而进。抢抓临空经济示范区、咸阳高新区、西安咸阳共管区建设机遇,谋划实施一批综合治理项目,发挥文旅资源优势,重振“西线游”。
加快构建具有咸阳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咸阳市以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条块结合,一手抓开发区发展、一手抓产业链推进,加快构建具有咸阳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位居全省第一。
开发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去年以来,咸阳市创建省级高新区5个、省级经开区3个,省级开发区数量达到10个,三原、兴平正在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今年将提前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县域全覆盖。
咸阳市强化“链式”思维,大抓工业、大抓先进制造业,培育了16条重点产业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彩虹股份成为全省新型显示产业链“链主”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46户,形成了“面板+基板”双龙头引领的全产业链。隆基绿能在咸阳布局光伏组件项目,聚集百佳年代、光伏玻璃等5户核心配套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输变电产业链的聚合效应不断增强,正泰集团、西电集团、特变电工、珠江电缆等知名企业落户咸阳,链上企业达到42户。
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很多人对咸阳的第一印象,来自前几年热播的《大秦帝国》。如今的咸阳,是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冷劲松表示,近年来,咸阳市稳慎推进老街改造提升,咸阳老街成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沿渭河两岸建成7座公园,形成万亩绿地,今年“五一”,渭滨、古渡、钓鱼台3座公园在改造提升后全新亮相,把“一河两岸”装扮得更加靓丽;近年来,咸阳市主城区净流入40多万人,15所高校有在校大学生10多万人,国际体育赛事、明星演唱会接连巡回咸阳,千年古都迸发健康澎湃的青春活力。
据统计,咸阳市还有164万人生活在乡村。在做强主城区“龙头”、强化辐射带动的同时,咸阳市统筹推进品质县城、示范城镇、和美乡村建设,3个县创建为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做实“千万工程”,深化“五大振兴”,重点做好土特产文章,茯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苹果、香油、羊奶粉等土特产销往世界各地,带动农民收入增速持续跑赢经济增速。
咸阳市力促生态环境质量大提升。今年1-5月,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38,同比改善13.2%,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9位。加大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今年计划新增地热供暖面积135万平方米,全市总计达到1310万平方米。完成76家砖瓦企业布局调整、41家橡胶和16家铸造企业分类整治。下硬茬推动重点化工企业搬迁,以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