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马尤翼 记者 赵婧
人勤春来早。陕北高原的冬色还未完全褪去,陕北无定河畔的农人们就已坐不住了,在绥德县白家硷镇的日光大棚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芝麻蜜香瓜长势喜人。
近年来,绥德县白家硷镇大力发展香瓜产业,截至目前,全镇发展香瓜4850亩,年产量970万斤,年产值逾1.46亿元,香瓜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瓜瓜”。
“早春第一茬香瓜,4月初就能上市了,目前已被预订了不少。现在的绥德香瓜远近闻名,多亏了老刘啊!”白家硷村瓜农白海军口中的“老刘”,名叫刘锦旗,今年74岁,是绥德县农业科学技术协会会长。
20多年来,刘锦旗坚持致力于服务“三农”,凡经他手发展的产业,都成了当地群众眼里的“香饽饽”。他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瓜果魔法师”,把富农的金种子播撒在陕北高原上。
半路出家的农业“技术大拿”
1998年,59岁的刘锦旗脱掉工装,从机电公司退职,投身和自己所学八竿子打不着的农业领域。
初闯农业领域,想获得成功谈何容易。向书本学,从培训班上学,向专家学者请教……多年来,刘锦旗累计购买各类专业书籍杂志上千册,如饥似渴地从中汲取农业科技知识营养。
面朝黄土背朝天,收成好不好全靠天。刘锦旗说,这种传统的农业种植观念会桎梏农业发展,种好庄稼是门“技术活儿”。
怎样帮农民扭转思想上的这道弯?“庄稼人不听虚的,只看实的。”刘锦旗说,虚道理讲再多没人信,不如直接帮农民干实事。于是,刘锦旗从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入手,为农民朋友上门服务、传经送宝,手把手帮群众解疑释惑,以实实在在的收成换取农民朋友的信赖。
经过几年努力,刘锦旗就像给土地施了“魔法”,成功解决了当地农作物增肥不增产、瓜果品质下降等问题。他所推广的新技术——“氮磷钾平衡施肥技术”,被广大菜农所掌握,亩产增效达25%以上。这也为之后芝麻蜜香瓜的成功培育铺平了道路。
默默奉献的“芝麻蜜香瓜之父”
引进新品种、创新培育、推广找销路,这个过程就像养育新生儿从呱呱坠地到成家立业,充满了艰辛和喜悦。
2006年,刘锦旗偶然获得一条产自吉林省的香瓜的信息。他认为,这种香瓜在本地具有绝佳的种植条件,于是就寻根溯源引进种子,着手试种了3亩。
为了不让农民担心亏本,刘锦旗全程提供技术服务,并以高价包销。第一年,试种初战告捷后,刘锦旗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不断精益求精,潜心研究反季节栽培技术,连续4年,风雨无阻地深入田间、拱棚及日光温室里,指导瓜农进行“夏秋茬”“冬春茬”试验。
一边进行技术升级试验,一边不忘给农户找销路。在刘锦旗的大力推广下,香瓜种植效益节节攀升。2011年,绥德县芝麻蜜香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500亩。2012年,刘锦旗成功解决了香瓜保品质抗重茬死亡问题,培植成功一年四季都能生产上市的芝麻蜜香瓜。
在刘锦旗的不断创新推广下,如今的芝麻蜜香瓜种植已遍及绥德、子洲、定边等6县区,累计为当地农民创收10亿元以上,成为榆林特色产业。
发掘培育“富农产业”潜力股
如今,芝麻蜜香瓜的“富农”效应不断发酵,已从陕北扩展到全国多地。
“老刘啊,没想到‘芝麻蜜’在我们当地发展不理想,被你培育‘翻红’到全国发展起来了!”2022年,长春大富农种苗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春海向刘锦旗报来喜讯,截至目前,芝麻蜜香瓜栽培已由陕北扩展到山西、内蒙古等地,形成了黄土高原优良种植带,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产业。
山沟地岭、农家果园、产业园区,刘锦旗走到哪里,哪里就有被他点燃的“星星之火”。
现年74岁的刘锦旗身体硬朗,依旧在田间地头义务探索着“富农”的魔法,免费指导农民种植冬枣、芭杏、糯玉米等,把多年来获得的荣誉补贴全都反哺到新的瓜果试验中。
2021年,刘锦旗以高价向果农购买濒临灭种的葵花苹果品种,通过品质管理,提高了这一苹果品种的颜值和口感,有望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又一门路。
此外,刘锦旗还开辟了陕北芭杏研究的先河。在他的大力推广下,芭杏这一原本鲜为人知的特色优质杏果,仅绥德县栽培面积已由2012年的不足千亩,增长到2022年的万亩以上,发展态势一片向好,即将成为榆林又一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