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生鲜灯”监管需消费者共同发力

  □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闫智  
  “肉的颜色看起来咋不新鲜?”3月13日,在位于西安市碑林区乐居场路的开心果蔬农副产品便民市场一家肉铺前,市民王阿姨问道。  
  “都是新鲜的,现在全国都换成白灯了,再不像过去照上去猪肉显得那么红了。”摊主解释说。  
  2023年6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指出:“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该《办法》实施3个多月以来,生鲜食用农产品摊位是否关掉了“美颜滤镜”?有无“回弹”现象?记者近日在探访西安市多家大型生鲜市场时,看到大部分商户都按要求悬挂了白光灯,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我觉着挺好的,最起码回归‘本色’了。东西原来啥样就是啥样,我们买的时候也不会被误导。”正在鲜莱蓬瀛农贸市场购物的市民郭爱琴说。  
  “《办法》实施之前,省市场监管局就召开培训会并印发提示函,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针对误导消费者的‘生鲜灯’开展清理整治。”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经营安全监督管理处副处长魏玉琦介绍说,全省各地市积极行动,如西安制定印发工作方案,明确细化15项具体任务,发放数万份提醒告知书;宝鸡、汉中通过会议宣讲、媒体通报、微信群提醒商户禁用生鲜灯,对超市、肉类专营店等开展现场检查行动;咸阳、榆林开展“生鲜灯”专项整治,规范生鲜食用农产品销售领域照明设施使用行为。  
  在市场监管“紧箍咒”下,记者发现,公然使用“生鲜灯”的商铺虽然不多,但不规范使用灯具的情况仍然存在。如偏黄光的“白光灯”更受卤味烤鸭店主青睐,偏紫光的“白光灯”在肉铺使用更多。  
  “生意好不好,卖相真的很重要”“生意好的秘密,就是给食物‘提鲜’的灯光”,这是一家线上灯具店打出的销售口号。  
  进入这家店铺页面,记者点开“2024新款新国标LED生鲜灯白光市场专用”商品链接,看到灯具按照打光和显色配置,设有鲜肉、熟食、水果、卤肉、海鲜等不同专用分类。  
  记者进一步咨询,客服将每种灯具“高显色”标准的适用距离、照射高度、适用食材一一告知,并解释说店铺内所有灯具都符合国家最新标准。  
  生鲜照灯具体有怎样的标准?“只能用眼睛看,辨认出是白灯就行。”南关综合市场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按照《办法》要求,“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其中并未设置具体的光源指标数值参数。  
  记者连续两天走访400多家生鲜摊位发现,其中有两家商户仍在偷摸使用“生鲜灯”。针对记者反映的情况,这两家摊位所属的市场管理部门表示,将立即整改,全面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首次发现违规使用‘生鲜灯’的商户,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魏玉琦表示,接下来,市场监管部门将在日常监管中持续关注“生鲜灯”整改情况,消费者如发现继续使用“生鲜灯”的商户,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