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12版
本期发布:
铭记嘱托铸辉煌 砥砺前行绘新篇
——安康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纪实

 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表彰大会  
 
中省定点帮扶单位走进安康市恳谈会  
 


  安康,北枕秦岭之巍峨,南依巴山之秀美,总面积2.35万平方公里,素有“秦巴明珠”之雅称,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寄语的“平安顺利、幸福安康”之福地。  
  初心如磐石坚定,奋楫扬帆笃定前行。承载着2021年和2022年连续考评优秀的辉煌篇章,2023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有序推动“三个转向”战略布局,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干群一心,不负重托、惟行惟勤。  
  明责与心 共赴担当之旅  
  安康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中之重,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等会议23次,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凝聚工作合力,压紧压实党政、部门、帮扶“三条线”,统筹推进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做到方向不偏、焦点不散、力度不减。  
  构建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巩固衔接工作,分管领导深入基层一线,传导压力、破解难题,强力推动巩固衔接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市县两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均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第一组长和组长,先后组织召开领导小组(扩大)会、重点工作推进会、现场会等会议13次,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安康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常态化推进巩固衔接工作机制》等重要文件36个。健全领导联县、部门帮村、干部包户机制,34名市级领导联县包抓34个重点村,中省市县共计1279个单位参与定点帮扶工作,轮换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297名、工作队队员2287名,全年投入定点帮扶资金2.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144个。  
  认真落实中省支持重点帮扶县政策举措,按照“一县一策”“一镇一策”“一村一策”思路,明确年度目标,细化任务分工,压实工作举措,统筹推进4个国家重点县、1个省级重点县和10个省级重点镇、252个重点村帮扶工作落实落地。全年投入5个重点帮扶县衔接资金15.42亿元,实施项目1432个,分别占全市的72%、68%,石泉县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投入重点帮扶镇、村衔接资金3.62亿元,全面提升了重点帮扶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深化常安协作,组织举办党政代表团互访等活动,争取苏陕协作资金7.87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一),选派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25名赴常州挂职,苏陕推动东部产业转移打造毛玩之都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策划举办“深化定点帮扶、促进合作发展”中省帮扶单位恳谈会、市县党政代表团拜会中省定点帮扶单位等系列活动,在北京筹办2023航空助农大会并成为东航集团首个航空助农巡回共建城市,隆重表彰全市巩固衔接先进集体50个和先进个人100名,广泛凝聚了社会帮扶合力。  
  识重而行 于稳固之基精准施策  
  聚焦“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重点,持续加大保障供给力度,确保政策有效衔接、稳定连续。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2.09万人次、2.02亿元,实现应助尽助;全面落实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参保政策,扎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脱贫群众大病患者、慢病患者均纳入规范管理和及时救助;常态化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监测,加快因灾倒损房屋修缮和恢复重建,1109户危房改造全部竣工验收;聚焦供水水质不达标、管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常态化、全覆盖开展农村饮水问题排查整改,让群众实现从“有水吃”到“吃好水”的转变,全市所有行政村、自然村100%通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低保、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政策,扎实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确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狠抓衔接项目谋划和资金管理。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共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4.78亿元,实施项目2097个,中省衔接资金支出率100%。2024年谋划入库项目3473个、计划投资53.73亿元。健全扶贫资产后续管护长效机制,确保持续发挥效益、群众可感可及。  
  落实动态监测全覆盖筛查排查。召开全市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现场推进会,建立防返贫监测帮扶“双向交办四步闭环”机制,强化全覆盖排查、常态化督帮、点对点抽查和一对一帮扶,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累计纳入监测对象24456户78596人(2023年新识别监测对象2676户9135人),落实帮扶措施81824项,累计消除风险16069户53189人,风险消除率67.7%,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聚焦问题整改补短强弱除隐患。深入推进中省考核评估、专项整治、审计监督、媒体暗访等反馈问题整改,召开全市巩固衔接问题整改推进会和重点工作督办部署会,组织“市级部门+县区”联合督帮组对县(市、区)进行全覆盖交叉督帮,扎实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确保中省考核评估反馈和市级自查发现的19个问题真改实改,确保各类问题动态清零。坚持常态化督帮和集中督帮相结合,对标对表补短强弱,协调各方解决好脱贫群众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等急难愁盼问题,通过随机抽查、明察暗访、清单交办、限时整改,协同联动开展5轮次集中督帮,覆盖10县市区和高新区、恒口示范区以及94个镇办、171个村社、35个市级行业部门,推动整改问题301个,确保巩固衔接重点工作落实落地。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解疑释惑,积极化解信访舆情,持续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履责不辍 为富民兴农续写华章  
  夯实产业之基,在联农带农上求质效。印发《关于推动全市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四个一批”发展路径分类施策,切实提升产业帮扶实效。将中省衔接资金60%以上用于支持茶叶、魔芋、生猪、生态渔业等“6+X”特色产业发展,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79.28亿元,实施特色产业项目865个,培育村集体经济收益10万元以上村1548个,全市1233个农业企业、合作社等通过订单生产、产业用工、收益分红等方式带动11.5万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安康富硒茶”品牌影响力稳居全国20强,汉滨、紫阳、平利、白河4县区入选全国重点产茶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出台促进脱贫人口稳增收“二十条政策措施”,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雨露计划+”等稳就业促增收行动,多措并举强化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苏陕协作转移就业等具体措施,全市脱贫人口务工37.99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6.44%。持续推广“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模式,稳定发展新社区工厂1017家,吸纳就业3.78万人。大力实施“劳务品牌+技能培训”模式,紫阳修脚师、旬阳建工两个劳务品牌跻身全国30强。  
  聚焦年度人均纯收入低于8000元脱贫群众、收入下降脱贫人口、易地搬迁人口收入增速低于脱贫人口平均增速等三类群体,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全市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884元、增长14.1%。  
  把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巩固衔接的重要抓手,科学合理完成117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乡村建设项目2596个。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巩固提升“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成果,探索建立“群众自筹、财政补助”的人居环境整治补助办法,全市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78个村获评“陕西美丽宜居示范村”。深化村民自治乡村,1370个文明单位结对共建210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村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589个,开展道德评议4000场次,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持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强化法治德治自治乡村,全力推行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社会治理机制,1925个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两说一商”“家家帮”等特色做法,“老哈调解室”“老好人调解室”等260余个民间调解室,成为矛盾纠纷的“减压阀”“说和处”“稳定器”。选树易俗典型案例,评选表彰先进典型,开展道德评议4000场次,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安康荣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称号。  
  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一年来,全市巩固衔接工作跃上新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体现新作为、呈现新亮点。产业帮扶经验成效成功入选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现场展示、全国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发展推进会现场视频观摩,得到时任国家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同志的充分肯定;继紫阳修脚技能脱贫、安康承接毛绒玩具文创产业转移之后,镇坪黄连产业助力脱贫增收获评第四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石泉“归雁经济”促就业稳增收案例入选2022年度国家考核评估典型经验;“五抓联动”巩固脱贫成果等29篇经验信息被中省简报推广;“蓄足人才活水 助力乡村振兴”等12项经验做法在中省会议交流;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现场会等5个中省现场会在安康召开;推荐5个集体14名个人获全省定点帮扶先进表彰,形成了上下、条块、内外协同一致奋勇争先的良好态势和“中省领导有肯定、中省主媒有报道、中省推介有典型”的工作格局。 
  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昭示着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安康市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巩固衔接的征程上谱写华章,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倾注心血、收获实效,在广袤的乡村沃野上唱响奋斗逐梦的欢歌,努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乡村发展更加美好、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共同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