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现场 记者 马伟东 摄 □ 记者 唐冰 韩永国
2月5日下午,在咸阳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现场,10名来自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带着深入基层了解的民意、长期调研发现的问题和对咸阳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先后登台发言。
当前发展环境中如何强化非遗保护传承?“应充分挖掘非遗独有的历史、文化、经济等价值,研发更多文化内涵丰富、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非遗产品,让非遗‘活’下去、‘潮’起来。”唐彩霞委员在代表彬州市政协发言时建议,可运用数字化新媒介技术,动态还原非遗真实场景,提升非遗展陈表现力。
营商环境向“优”而行无止境。李超委员代表经济界别发言时建议,政府应强化“乙方思维”,提升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围绕不同企业的需求和困难,及时协调解决或者提供处理方案。要以“企业感受”为试金石,出台相应措施,用真情、出实招留住本地企业。借鉴“芜湖经验”,围绕影响企业利润的技术、能源、用工、物流、税费等制约因素,进一步优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2023年,咸阳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同比增长105%、97%,技术合同成交额61亿元。如何将科教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多位委员立足不同领域提出建议。
杨海莲委员代表农工党咸阳市委会发言时建议,成立全市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心,组织产业、技术、金融等领域专家团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把评价结果作为政府科转基金、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等有关科创政策支持的依据。
产教融合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应聚焦咸阳电子显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优势,以高端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融合培养两种路径,引导高职院校优化学科结构,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牛磊委员代表民革咸阳市委会发言时说,可推行教师入企、师傅进校的互访机制,鼓励工程师、工匠大师、技术能手等以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人才培养,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增强高职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
胡歆委员代表民建咸阳市委会发言时建议,应突出科技赋能,加强茯茶研发创新基地建设,依托农业农村部茯茶加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茯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大部级实验平台,建设运营好咸阳茯茶研究院和泾阳茯茶研发中心。依托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咸阳茯茶学院,科学设置茯茶加工、市场营销、茶文化传播等专业和相关课程,建设硬件设施一流、科研实力领先、教学体系完备的茯茶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陶悦委员代表民进咸阳市委会发言时建议,要严格按照中省有关碳达峰碳中和、“两高”项目管理、大气污染治理等政策要求,坚持以绿色低碳理念为引领,持续推进存量挖潜、增量做优,加快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咸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引擎。
咸阳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农业条件优越、农民民风淳厚。张晓峰委员代表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发言时建议,要坚持把促进农民持续普遍较快增收作为根本要求,健全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扎实推进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推广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共富联合体等模式,多途径、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
聚焦城市更新,张巍宇委员代表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发言时建议,要通过科技赋能,加快推动咸阳“智慧城市”迭代升级,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在城市运管服平台上搭载实战化、智慧化场景应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围绕赛事经济发展,霍小平委员代表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发言时建议,以邀请贵州村超、村BA冠军队在袁家村进行友谊赛为契机,力争“村超”模式在咸阳落地生根。着力延伸赛事产业链条,坚持以赛引流、以赛促流,切实将赛事流量变为经济“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