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18版
本期发布:
榆阳:“头雁”振翅 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榆阳“头雁”专题展首次亮相杨凌农高会

思耀国正在操作三架植保无人机为马铃薯喷洒药剂

榆阳“头雁”产品巨型瓜

  “我们榆阳区地理资源优渥,资源禀赋深厚,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头雁’培育之后,更是画龙点睛、点石变金。大家现在看到的葡萄,获得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这个芝麻香瓜,来自榆阳区红石桥乡西左界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这两个都是国字号荣誉!”榆阳“头雁”专题展解说员正自豪地向现场群众介绍着展馆特色。
  前不久,第30届杨凌农高会首次举办“头雁”专题展。作为在全国率先启动“头雁”培育项目的县市区,榆林市榆阳区的20名“头雁”集中亮相,巨型瓜、乔坊浑酒、芝麻香瓜等榆阳“头雁”产品多角度、全方位呈现,展示出榆阳区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展现出榆阳区“头雁”发展产业的波澜壮阔之势。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榆阳区紧抓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契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在全国率先实施“头雁”培育项目,计划5年内培育300名“头雁”,创新提出“三段式培训”,建立“三项保障机制”,推动发展“三个经济”,形成“头雁”培育“三三三”模式,树立了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标杆,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顺势而生“三段培训”破解学用脱节
  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头雁”项目。为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榆阳区分别于2022年6月、2023年7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两期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标志着榆阳区培育“头雁”项目在全省率先实质性落地,并走在了全国“头雁”项目培育的前列。
  “目前,鸵鸟养殖是一个新兴产业,区委、区政府对我们的产业非常支持。通过参加第二期培训班,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们深入交流,我收获了从育雏、饲喂、后端产品销售等多方面的宝贵建议,启发很大。现在我感觉方向非常明确,也更有信心做大做强榆阳鸵鸟养殖业。”在培训期间举行的导师见面会上,榆林旭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换换激动地说。其他“头雁”也在导师的专业指导下,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了自己的产业发展情况,获得了好的意见建议,受益匪浅。
  据了解,自2022年起,榆阳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围绕“三农”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进行合作,创新开展“理论教学+返岗实践+成果答辩”三段式培训,办好理论教学“大讲堂”,用好返岗调研“大练场”,抓好成果答辩“大考场”,有效破解了学用脱节问题,探索出校地合作培训的新做法。
  “在‘头雁’培育过程中,我校不仅为每位学员配备了专业导师,而且会实地深入学员的产业基地对新产品的开发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把产品做大做强,助力农业产业走上现代化发展之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徐怀德说。
  2023年2月19日,榆阳区首期47名“头雁”经过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和孵化型培育顺利结业,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头雁”项目实施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参考的“榆阳经验”,为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了示范样板。
  乘势而起“三项机制”助力群雁齐飞
  “通过驻企‘头雁’工作站,我们打造了实训基地,完善了农产品展销长廊,并且通过陈军教授的专业指导,更加精进了我们的技术,坚定了产业发展的信心。”榆阳区耀国家庭农场负责人思耀国说。
  2023年5月7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发展联盟榆阳分会揭牌暨专家工作站签约仪式上,授牌榆林市榆阳区耀国家庭农场等5家企业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发展专家工作站。通过“头雁”专家工作站、“头雁”发展联盟,柔性引进一批专家人才为“头雁”提供决策咨询、市场研判等服务,破解“头雁”发展瓶颈难题,组建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食品精深加工等四大产业集群,强化联盟内部资源共享,推进“头雁”之间互联互促,进一步增强“头雁”辐射带动能力。
  除了搭建专家平台,2023年,榆阳区积极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多措并举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创新探索出“专家平台+政策保障+资金扶持”育后服务机制,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形成群雁齐飞的发展新态势。制定《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和“4+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扶持政策,开展“头雁”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优先推荐“头雁”作为“两代表一委员”候选人和村级后备力量人选,不断激发农村干部队伍活力,鼓励“头雁”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同时,聚焦“头雁”融资难问题,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优势,大力支持“头雁”申报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开展“头雁”综合考评给予奖补和创业担保免息贷款,并畅通“头雁”贷款融资渠道,鼓励“头雁”申请小额信贷、惠农e贷用于生产经营。
  “我作为榆阳乡村振兴‘头雁’培训项目的第一批入选者、受益者,我将努力把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自觉主动地肩负起扎根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的重任,发挥‘联农带农兴农富农’作用,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将经验分享给更多农民,带动大家共同增收致富,起到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目的,真正把自己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领头雁’”思耀国说。
   造势而雄“三个经济”谋求共同发展
  品农家美食、赏田园风光、住窑洞民宿、寻栖心之所……走进榆阳区青云镇郑家川村,一处处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窑洞院落别具一格,犹如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
  “这次活动不仅要契合国庆和丰收的主题,还要将村里现有的花海、民宿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再举办一场演唱会,让村民自己登台PK……”首批47名“头雁”之一的青云镇郑家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郑志雄,正在院内和村民商讨“国庆”期间开展文旅活动情况。在这些“金点子”的碰撞中,“栖心川上”这个由35孔废弃窑洞改造而成的原生态民宿集群,正在不断涌现出农文旅融合的新业态,让一个个“小庭院”真正引爆“新经济”。
  乘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东风,榆阳区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扎实开展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工程,412个村(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种植基地”等利益链接机制,带动小农户以参与经营、合作入股、生产托管、技术指导、产销对接等方式走向大市场。
  同时,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首批推广的先进典型之一,榆阳区创新发展伙场庭院经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动“集体经济+伙场经济+数字经济”发展,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新路径。榆阳区财政统筹安排1亿元资金,支持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空闲“方寸地”,因地制宜发展伙场庭院经济,每个乡镇每年打造3-4个伙场庭院经济示范村和100户示范户,形成“百村示范、带动全区”的效应。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搭建榆阳区数字农业智慧信息平台,构建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信息服务体系,用信息化手段带领“头雁”和小农户走向市场。
  雁行万里靠头雁。榆阳区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为抓手,坚持人才为先、产业为重、产改为基、共富为本,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如今,经过两期培训的97名“头雁”,已经在榆阳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奋楫前行,涌现出“葡萄哥”“领头杨”“沙盖妹”“杂粮王”“干炉姐”“西梅李”等一大批声名鹊起的“头雁之星”,带动150多个新型经营主体、50多户初加工企业和3000多户农户共同发展。在榆阳大地上,一幅“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暴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