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催征马蹄疾,千帆竞发势如虹。2024年新年伊始,一场以“向实、向新、向强”为主题的2024创投大会盛大开幕,百余位业界创投大咖同台论道,擂响了西安高新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策源地、具有前沿引领性的未来产业衍生地和“一带一路”顶尖人才首选地的催征战鼓,吹响了“建好‘双中心’、做强‘硬科技’”的发展号角。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经济积势蓄势破浪前行的一年,也是“四个高新”建设的跨越之年。
这一年,西安高新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踏歌出征,聚焦全省“三个年”活动暨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部署,秉承“产业强市、实业立区”,实施“四个高新”八大跨越工程,加速释放科创金融互乘效应,发挥了“硬科技”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引擎作用。
“高能级”带动 标杆“项目”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
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高水平高能级的产业生态。2023年,西安高新区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外拓欧洲、内访京沪,超前谋篇布局,做大做强19条重点产业链,纵深推进“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五培工程,不断延链补链强链,韩国荣达材料、德国自动化设备制造公司BBS研发中心、埃顿西安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二期)项目、西安奇点能源20GWh储能系统研发及核心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等一批高能级、高品质项目相继落户,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3281.18亿元,同比增长11.8%,占全市的50.08%。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了包括“三电”核心部件、零部件加工、整车制造、充换电设备研发制造及后期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能已超过100万辆,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在集成电路及半导体领域,集聚了华为、中兴、美光、三星、紫光国芯等一批全球顶尖企业,具备从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总产值近2000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
在光子产业领域,围绕光子材料与芯片、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传感三大细分领域,聚集近200家光子技术企业,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超15家、规上工业企业超50家,产业聚集度高达9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约100亿元,
在智能制造领域,形成了以西电集团、施耐德、特变电工等为龙头企业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正在快速崛起,助推“55611”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完善,高质量发展根基日益坚实。
“硬科技”引领 科创“利器”催生重大科技成果
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在全球范围内澎湃涌动,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各国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最大机遇和焦点领域。
西安高新区在“双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的强势引领下,聚焦打造“科学、科创、产业、服务”四大圈层,积极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通过技术、人才、平台、政策、市场、资本“六个赋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持续释放硬科技创新活力。
目前,随着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阿秒激光设施、陕西空天动力创新中心、北斗星基增强系统等一大批国省标志性科研项目的加快推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奕斯伟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西安高新区已聚集大科学装置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14家,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加速成形,推动我国在新材料、生物医药、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原始创新和重大应用。
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推广“一院一所一校”成果转化模式,组建教育科技人才创新联合体,构建技术经理人“1+3”服务体系,开设企业创新积分制六大应用场景,一大批“硬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加速涌现,领航者深海光学智能导引系统、微电无人系统领域核心芯片技术、阿秒光脉冲测量技术、铯/铷原子钟以及“启明930”芯片等30项硬科技取得重大突破,华陆工程的高纯晶硅制备技术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翔腾微电子的无人系统芯片技术实现了自主可控,诺瓦星云已发展成为全球超高清视频显控龙头,展示了西安高新区强大的创新策源力和引领力。2023年,西安高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8%,科创氛围空前浓厚,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软环境”一流 “品质之城”托举“双中心”建设
科技创新是一座城市快速发展的最佳“引擎”,而城市品质的提升会进一步促进创新人才的留驻。作为西安创新要素最集聚、创新产业最集聚、创新人才最集聚的创新高地,2023年,西安高新区从构建更有利于科技创新所需的发展“软环境”出发,在城市品质、民生福祉、营商环境等方面扩量、提质、增效,城市综合承载力、科技创新力和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成为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作为西安“双中心”核心承载区的丝路科学城,虽然天寒地冻,但建设现场依然是塔吊林立、热火朝天,在过去一年日复一日紧锣密鼓的建设中,丝路科学城区域纬三十二路等主干道相继打通,沣邑大桥顺利合龙,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建成投用,未来创元中心等11个总部项目加速建设,西安大剧院科技中心、新罗酒店主体封顶,丝路创智谷竣工,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区主体完工,华润万象生活、中国供销集团、兰桂坊等项目签约入驻,大仁遗址公园、听风公园、流光公园等一批综合性公园和口袋公园对外开放,区域立体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城市品质能级不断提升,“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格局初步显现,“诗与远方”正触手可及。
营商环境既代表着一个地区的“软实力”,也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一个区域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支撑。2023年,西安高新区按照全省“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部署,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不断加大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力度,通过服务创新、体系创新、保障创新、监管创新,陆续推出“证照联办”“歇业备案”“施工许可分阶段审批”“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交房(地)即交证”等多项创新举措,356项高频事项轻松掌上办,商事服务全程电子化登记率达到90%以上,推出的“出版物零售业务许可”“自贸区内普通货物运输经营许可”等智能秒批业务,实现“24小时”即时受理、即时办结,全年累计供应“标准地”12宗3511亩;落地全国首单技术交易产权ABS项目,为全国探索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证券化提供了“西安高新样本”;搭建的畅融高新政金企对接机制已为165家企业提供授信额度超52亿元,精准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实施招才引智工程,“高校—人才—企业”对接平台累计聚集国家和省、市级人才超500名,人才资源规模突破90万人,高品质人才生态圈加快构筑;自贸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以跨境直播助推文化贸易出口新模式”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三批创新实践案例……
随着企业准入准营门槛的持续降低,经营要素获取的便利度不断提升,创新开放环境更加宽松包容,2023年前11个月西安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23984户,同比增长9.5%,已成为各类市场主体茁壮成长、科技成果蓬勃涌现的乐土。
一组组扎实的数据,勾勒出一幅幅西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也见证着广大高新人奋斗实干的坚实步伐。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突破起势的一年。
1月16日,西安高新区召开“四个高新”高质量建设年动员大会,对全新一年的发展进行了科学谋划。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鲜萍表示,全区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省市工作部署,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锚定“四个高新”高质量建设年的奋斗目标,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四个高新”高质量建设实现新突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高新力量。
(张楚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