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持续提升政协协商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强大效能
  □ 陈晓莉
  人民政协健全的政协协商民主体系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的重要制度保障;丰富多样的政协协商平台载体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场域;生动活泼的协商民主实践增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可及性与真切感;广泛的凝心聚力展现了政协协商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巨大能量。这些实践效能集中体现了政协协商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新时代背景下的政协协商民主取得了重大成效,但与党和政府对人民政协的期许,与丰富的协商资源、健全的人民政协组织和庞大的委员队伍相比,其作用发挥的还远远不够,政协协商的制度程序和运行方式还不够完善,协商民主的载体与方式发展还不够平衡,政协协商在城乡基层治理中的力量与作用还需不断强化,人民政协组织自身的协商能力和水平还要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如何发挥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思考和实践这一问题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在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人民政协作为专门的协商机构,必须保证政协协商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谁来协商、协商什么、为谁协商等重大原则性问题不发生偏差,高度认同和遵守党的人民当家做主、协商民主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并以此作为政协协商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贯彻执行党领导下制定的各项民主政治和协商民主的法规制度,为政协协商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二、加强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功能建设。政协协商是由协商主体、内容、形式、程序、效果等诸多要素所组成的政治活动,必须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定,严格执行,防止主观随意。政协协商制度化的价值就在于他的确定性和规范性。政协协商有其特定的功能、独特的机理和自身的规定性,唯有依此制定标准、规范运行,才能合其属性、保其本真、达其目标。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制度建设;二是建立完善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基本制度。三是注重协商民主程序规则可操作性的提升,细化、健全协商内容、协商形式、协商程序、协商主体、协商成果的反馈、协商运行的保障等各项机制,以及协商活动的参加范围、讨论原则、基本程序、协商文化、交流方式、协商能力等各方面,尤其要注重界别协商、对口协商、网络协商等协商形式的程序具体化,以保障协商民主平稳运行与规范高效。总之,政协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对于有效防止政协协商地位被虚化、弱化,协商方式主观随意、走过场,协商过程无序、低效,协商结果空洞、不管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严格遵循政协协商客观规律。政协协商作为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一般协商民主的普遍性特征,也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和运行规律。这就要求政协协商,一要贯穿于政协履职全过程。要创新构建新载体,打造新平台,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协商民主新模式。二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要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把握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的辩证关系。政协协商民主的本质属性是“大团结、大联合”,是“连心”工程,只有在协商中才能凝聚共识,只有达成共识才能有效建言资政,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不可偏废。三要正确处理政协协商与其他协商民主的关系,特别是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衔接互动关系。四要牢牢把握政协协商是通过民主协商凝聚共识的方式实现建言资政、推动民主科学决策、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而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和处理社会矛盾纠纷的属性。
  四、切实提高政协协商实效性。政协协商作为一种协商民主同样具有广泛、真实、管用的特征。因此,政协协商必须追求真实有效,力戒走过场、华而不实等形式主义。一是协商议题要实。要直面问题,要真正协商解决党政工作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二是调研要实。调研要深入,要广泛听取民声,真正掌握民意,反对走马观花,力戒看材料听汇报式调研。三是协商要实。要真正做到深度协商互动,充分表达意见,实现凝聚共识。特别是会议协商,不能各说各话,一开了之。四是成效要实。通过建立协商成果数据库、畅通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建立跟踪问效互动机制、开展协商成果转化情况专题评估等机制措施,确保政协协商成果及时有效地得到转化和运用。
  五、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政协协商是一种“在政协”的协商,与政协委员的协商,是一种政协“在场”、委员“在台”的民主协商。政协协商的质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协工作的水平和政协委员的协商能力。因此,不断强化人民政协自身建设,是提升政协协商、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效能的关键所在。为此,一要加强政治建设。政协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把握力,统筹安排、精密部署、精心安排年度协商议题、协商形式、协商频次。二要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做到选题精准、调研深入、准备充分、协商有效。三是加强委员能力建设。做到委员学习培训常态化、履职经常化、考核管理标准化。政协委员要遵守协商规则,掌握协商方式,增强专业协商的能力和素养。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