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家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聚力“团结奋斗”,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立足“四个出发”塑造凝聚共识新境界,意义重大。
一、从主体定位与功能表达出发,塑造人民政协凝聚共识之“科学认知”新境界
科学认知是创新行动的前提。对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凝聚共识职能的科学认知是提升政协凝聚团结奋斗共识水平的前提。其一,凝聚共识是对新时代人民政协更深意蕴、更高层次的职能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赋予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新职能。2019年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的召开,推动凝聚共识职能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对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提高广泛凝聚共识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二,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功能表达。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治理主体定位,表征了人民政协已经成为统一战线、党的领导、协商民主、中国之治的综合体现,蕴含着共识型民主政治的理念。共识的目标贯穿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与专门协商机构及其各构成要素交互作用的各方面全过程,凝聚共识是实现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的有效衔接,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价值体现。
二、从共识要求和高质量发展出发,塑造人民政协凝聚共识之“治理体系”新境界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有效履行凝聚共识职能离不开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政协治理体系的强有力支持。其一,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决定了共识的多维呈现,多维共识的凝聚要求提高政协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人民政协承载了多维共识的凝聚使命,比如爱国统一战线的团结共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重要机构的政治共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方式的手段共识、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主体共识、中国特色制度安排的制度共识,这要求人民政协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和持续性地推动治理体系创新。其二,高质量是凝聚共识的首要任务,亟需凝聚共识新格局的支撑。相较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而言,更好凝聚共识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一项新要求。目前,人民政协在高质量凝聚共识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尤其是在畅通渠道、健全制度、优化机制方面,因此必须突出高起点标准和高质量要求,加快构建“以政协系统内共识凝聚为主系统、政协系统内外共识相互促进的”共识凝聚全新格局。
三、从问题导向与应用场景出发,塑造人民政协凝聚共识之“治理生态”新境界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有效履行凝聚共识职能必须坚持问题意识和运用场景思维。其一,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高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应变力、建设力与合作力。紧扣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和新时代新征程中心任务,科学谋划重点协商议题,综合运用多种协商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协商议政活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其二,运用场景思维,科学擘画政协凝聚共识的应用场景,建构政协凝聚共识新模式。应用场景既是人民政协凝聚共识面临的具体情境,又是凝聚共识作用的重要场域。人民政协可以根据不同的职能或任务要求划分应用场景,打造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共识传播”“数字政协”等多元应用场景融合发展的凝聚共识新模式,实实在在地扛起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
四、从政治引领和技术赋能出发,塑造人民政协凝聚共识之“治理能力”新境界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有效履行凝聚共识职能最终需要落实到创新履行上。其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实现思想上的共同进步,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和步调。其二,注重数字变革赋能政协凝聚共识的方式创新与能力提升。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几何倍级增长,要求人民政协主动顺应数字变革浪潮,创新技术赋能,推动政协凝聚共识工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的新形态,更好地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社会各界中传播共识,为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厚植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坚信人民政协聚力团结奋斗、全面塑造凝聚共识新境界,必将更好地发扬民主、增进团结,切实有效地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