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家庭农场成群众增收新引擎
  □ 记者 李彦伶
  秋末冬初,走进西安市长安区魏寨街办老垇庄村的一花一草家庭农场,女主人王卫花正忙着采摘葡萄,一串串翠绿欲滴的葡萄晶莹剔透,格外惹眼。据了解,一花一草家庭农场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与周边8个村签订用工合同,帮助10多人实现就业,产业帮扶42户75人,累计分红逾9万元。
  以农民为主体、以适度规模为经营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家庭农场已成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推动力量,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老垇庄村地处“八水绕长安”之一的浐河沿岸,自然环境优渥,是葡萄等水果的优生区。
  2011年,原本在城里从事化妆品销售工作的王卫花放弃优厚的待遇,萌生了在家乡成立家庭农场的想法。当年6月,通过流转周边农户闲置的200亩土地,王卫花的一花一草家庭农场开始运营。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农场先后种植了葡萄、设施草莓、猕猴桃和羊肚菌等,示范带动产业达1000亩以上。
  “这家农场环境优美,距离市区近,周末带孩子来走进大自然、体验采摘乐趣,很有意义!”游客郭先生说。
  在农场的草莓大棚里,草莓苗长势喜人,几名妇女谈笑风生,正蹲坐在苗圃间清除杂草。家住老垇庄村的王淑琴今年70岁,家中有六口人,因家人身体不好,导致家中经济困难,3年前经朋友介绍,王淑琴来到一花一草家庭农场打零工,每月有1700余元稳定收入,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农场。我年龄大了,能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家,我很知足。”
  和王淑琴一样,今年65岁的魏寨街办耶柿村七组村民王小荣之前在家务农,5年前来家庭农场打零工。“来农场打打零工,家里不仅多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自己的信心也增强了。”王小荣对如今的幸福生活很满意。
  据介绍,每年的7月底到11月,都是农场最忙碌的时候,有不少附近村民前来务工,除草、施肥、采摘葡萄、装箱,人均收入可达2000元。
  为延长采摘期,一花一草家庭农场先后引进20多个葡萄良种,改变了当地葡萄品种种植比较单一的局面,也延长了鲜食葡萄的供应期,预计今年销售额在170万元以上。此外,农场还开发出葡萄酒、果醋和草莓酱等产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为周边群众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未来,我们将把农场打造成休闲农业创业福地,让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切身感受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给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王卫花表示。
  和王卫花一样,今年48岁的李会娥利用自己学到的养殖技术,返乡成立了一家生态养殖农场。
  “以前给别人打工,一年挣三四万元。现在自己成立家庭农场,虽然辛苦,但一年收入至少六七万元。”在七彩羽珍禽生态养殖家庭农场,女主人李会娥一边捡拾鸡蛋,一边向记者聊起她创办家庭农场的故事。
  李会娥是长安区鸣犊街办郭村人。2015年,在外务工多年的李会娥利用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创办了七彩羽珍禽生态养殖家庭农场,前期投入29万元,最多的时候养殖规模达到5000余只。
  顺着李会娥手指的方向望去,树木掩映下的坡沟上依次建有大小不等的鸡舍。李会娥说,她每天都会顺着蜿蜒的小路上坡捡拾鸡蛋,因她家的鸡为散养,品质好,深受消费者青睐。
  据了解,七彩羽珍禽生态养殖家庭农场目前由李会娥一人打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李会娥有个心愿,希望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用工量,以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家庭农场让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希望政府加大对家庭农场的宣传力度,出台利好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做大做强,我们也可以带动更多群众增收。”李会娥充满期待地说。
  记者近日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目前,全省共创建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县20个,成立家庭农场10万余家,评定各级示范农场1197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190家,有效带动社员户均增收1600元,40%以上的家庭农场年销售额超过10万元,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