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赵志国委员:“农户的需要就是我的职责”
  □ 记者 刘楠
  多年来,太白县政协委员、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赵志国将服务农户作为履职出发点和落脚点,常年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户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成为了农户的贴心人,为太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年6月,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业农村先进工作者”称号。
  赵志国长期从事农业工作,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相继引进了甘蓝、白菜、生菜、莴笋、甜玉米等18类82个品种蔬菜。同时,他不断突破传统蔬菜生产品种单一、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病害增多等发展瓶颈,示范推广漂浮育苗、机械移栽、配方施肥、轮作倒茬等农业先进技术,下茬落实“一新二改三化”实用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在咀头镇拐里村,他牵头建成全县高山露地蔬菜项目示范基地1500亩,形成了农机农艺融合的先进生产模式,破解了根肿病防治难题,参与的“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生物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太白高山地区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有力推动了蔬菜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蔬菜不仅要长得好、质量好,更要销路好、效益好。赵志国围绕“建基地—抓质量—强品牌—拓销路”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投身示范基地建设、特色品牌打造和蔬菜质量全程监管。在基地建设方面,他指导绿蕾公司建设直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500亩,年生产销售蔬菜3500吨,实现产值605万元;指导“秦绿”“蓁绿”等龙头企业建设有机蔬菜示范基地2个、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300亩,认证有机蔬菜品种20个。在品牌建设方面,他积极协调争取,帮助5家农业企业统一使用“太白甘蓝”地理标志保护标识,蔬菜产品累计贴标60万枚,培育本地蔬菜品牌16个,其中,太白甘蓝、大白菜等荣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在质量管理方面,他坚持全程管、管全程,严格执行农资购入、保管、销售、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蔬菜生产全程质量抽样检测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农资安全使用检查指导,实现了农药化肥使用符合规程、产品质量安全可控,在历年省市蔬菜质量抽检中,太白高山蔬菜质量检测合格率100%。在蔬菜销售方面,他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每年累计与农户签订蔬菜订单15万吨,在蔬菜销售旺季,针对菜价季节性徘徊在较低水平的情况,采取多种措施促销售,最大限度保障农户利益。
  “我是在秦岭山脚下长大的,有义务守护这一片深绿。”作为一个山里娃,赵志国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秉性与生俱来,守护绿色成为他工作的永恒主题。他经常行走在田间地头,针对农户化肥使用效率不高、化肥配方与作物不匹配、作物没有充分吸收营养等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后,把促进化肥减量增效作为突破口,坚持送政策服务上门,大力推广蔬菜配方肥、生物有机肥,开展宣传培训20余场次,惠及3镇20村1000余户;进行作物肥效试验,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田1.5万亩,实施生菜“2+X”肥效试验8个、小麦化肥利用率试验1个,不断优化主栽作物施肥配方。同时,他还在全县采集土壤样品40个,在监测点采集土壤样品24个,根据检测结果定期形成耕地质量监测报告,有效指导种植户科学施肥。
  “让农民成为大伙儿向往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赵志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积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赵志国的努力下,成功培育初级职业农民254人,成立了宝鸡市首家新型职业农民协会,遴选优秀职业农民30人作为特聘农技员,采取“一对一”指导、集中培训、示范观摩、“云上服务”等方式,累计开展技术服务1000余户,集中开展理论培训40场2000人次,现场指导300场4200人次,开展电话咨询、“农科专家”等其他咨询服务800人次。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建设高山蔬菜研究院,配合宝鸡文理学院在农技中心挂牌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成功举办高山冷凉蔬菜绿色生产现场观摩暨技术交流会,为太白县高山蔬菜发展和农业产业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为农户服务就是要主动,农户的需要就是我的职责。”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赵志国坚持“到田间地头听民情民愿、解民困民需”的履职宗旨,积极参加县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围绕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等提出了多件提案,以实际行动传递为民履职的温情与温度,彰显了委员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