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谢昊天 通讯员 靳深 祝如新
“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保粮食安全必须保耕地安全”“要将土地整治与低效用地整治、农业农村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在洋县谢村镇工业园区土地整治综合示范项目点,委员们就如何保护耕地提出建议。
近日,洋县政协副主席杨云芳带领部分委员和涉农部门负责人,围绕耕地保护工作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全县耕地保护情况。
洋县是农业大县,是西北地区有机产业第一县,也是国家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如何守好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出更多更优的农副产品?如何用足用好耕地、立足洋县独有的资源禀赋,让优质有机产品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今年,洋县政协把“耕地保护助力有机产业”作为视察调研的重点课题之一。
调研组来到谢村镇、龙亭镇、黄安镇、槐树关镇等多个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恢复项目点,只见稻田里鱼儿戏水、蛙鸣声声,绿油油的秧苗在微风吹拂下碧波翻滚,朱鹮在田间觅食;远处山坡上,玉米、红薯、黄豆、芝麻等夏季作物郁郁葱葱。
“前年,我们将淤积山沟和弃耕土地恢复成综合种养基地,全部用于发展‘稻鱼共生’产业。”在黄安镇程河村,村党支部书记向调研组介绍相关情况。委员们建议,要强化耕地日常监管,严禁土地撂荒、抛荒、改变用途,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
就耕地“占补平衡”问题,陈宝雄委员说:“耕地‘占补平衡’不仅要实现数量上的平衡,更要保证质量上的稳固,确保土地产出效益。部分新增耕地要适当进行补贴,激励农户耕种,调动群众种粮积极性,让群众有甜头、有奔头。”
针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扩大有机产业上下游产业链覆盖面问题,洋县政协委员、县国有粮食大库主任高伟建议,要加快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将洋县名优有机标识产品一体化项目融合推进,释放出更多耕地指标。耕地指标出让资金要按一定比例反哺于耕地保护项目建设,形成良性滚动发展。
黄志荣委员建议,要统筹实施耕地保护项目建设规划,着力改善偏远丘陵山区土地耕作条件,鼓励产业带头人流转高龄人口或外出务工农民土地,实行以奖代补机制和定向收购政策,鼓励粮食种植大户增加农业投入,大面积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耕地保护工作事关子孙后代吃饭问题。要抢抓国家利好政策机遇,加快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县级涉农部门应当整合部分职能,积极协调银行对农小额融资贷款项目,切实解决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补助资金落实问题。”陆小成委员说。
调研组在吸收、借鉴委员意见的基础上建议,要充分认识耕地保护的重要性,采取“长牙齿”的过硬措施,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出实招确保耕地保护工作取得实效。要抢抓机遇,找准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等项目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径,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机遇。要运用好法律武器,严厉打击破坏耕地、非法占用耕地等违法犯罪行为,实现耕地保护质与量的双提升,稳步做大粮食基本盘。
调研组还建议,要营造人人尽责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把保护耕地写入村规民约,采用会议传达、发放资料、入户宣讲、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强化农民群众保护耕地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意识。要结合镇村实际,积极探索“田长制”模式,将耕地保护触角延伸到终端,形成“全覆盖、无死角”的耕地保护格局,切实把耕地资源保护好、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