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新远
陕西是连接西南、西北,贯通中原的八省通衢之地,汉唐雄风辉煌映照,有十三朝古都之美誉。探讨秦人精神,需从文化认同、历史传承、地域特色、时代价值几个方面来综合考量。
一、文化认同
对于地域文化而言,传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个族群能完全抛开自身的文化传统而长久延续。区分一个地域文化不在于人数之众寡、地域之大小,而在于其文化特质的差异,以及生活在相同地域文化之中人们的文化认同。2015年,西北政法大学20多位专家学者选取周原大地上的村落作为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的样本,通过两年多的田野调查,写成《中国百村调查·周礼村落》一书。调查显示,生活在周原大地的村民深受周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世世代代耳濡目染礼乐文明,至今仍然保留着浓郁而独特的周文化特征,并对周文化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生活在此的村民秉性多表现为“耿直率真、崇德守法、勇毅担当、开放进取”。
二、文化的历史传承
要分析秦人的历史文化传承,从乡土社会的视角来看,周礼文化和张载的关学是绕不开的。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分析中国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时说:乡土社会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周礼村落》展示了周礼村落社会深受周文化熏陶和洗礼,世世代代耳濡目染礼乐文明,养成周原村民“洁静精微”“恭俭庄敬”的生活态度,对我们认识周文化的礼乐文明特征,进而认识原始形态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基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载关学与周文化、周礼是一脉相承的。历代关学弟子继承和发扬了张载“以礼为本”“尊礼重周”的思想观念,非常注重礼的道德教化作用并躬行不辍。挖掘周礼的文化特征,犹如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三、地域特色
每一个地域的人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关中西部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周文化发轫于周原,与秦文化重要发祥地雍城相去十几公里,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岐山周原京当之地与张载创立关学的横渠也仅有一条渭河相隔,可以说周文化与秦文化以及张载的关学是一脉相承的。秦文化崇尚法治,但为了社会安定也包含了许多周礼的相关制度,可以说秦文化是对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许多影响,如孟子提出的义利观,就吸纳了秦文化的功利文化思想。张载关学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气本论”,但他的政治思想是“礼本论”。关学的显著特点就是以礼为教、关注现实。关学的思想和实践深刻影响了后世关中地区的文化。
四、经世致用的文化特质
张载关学既有深邃的理论,又非常重视实用。其经世致用的文化特征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一是学风笃实、注重践履;二是崇尚气节、敦善厚行;三是求真求实,开放会通。尽管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对人们原有文化观念产生冲击,但在乡村其社会成员仍是由宗亲成员构成,长幼尊卑、邻里守望相助的传统观念并没有被根本性颠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文化与当代文化相互交织和影响、文化失衡和再平衡,既有周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又包容与吸纳当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体现了周礼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五、秦人精神的时代内涵
秦人精神根植于秦地文化沃土,但却具有跨越时空的意义。自商鞅变法以来,秦人就形成了“以身事国”“家国一体”勇于开疆拓土的家国情怀,自觉地将个人行为与国家兴亡相联系,形成了“其心也忠,其行有道,其人也勇”的精神架构。秦人多有“耿直率真、崇德守法、勇毅进取、开放创新”的秉性。新时代,秦人要秉承崇礼守法、立心立命的使命担当精神;发扬革故鼎新、勇于造道的创新精神;践行经世致用、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提倡崇尚节操、艰苦创业的质朴精神。要凝练秦人精神的时代内涵,用精神来激励当代秦人勇立潮头,奋起追赶超越,争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