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打好“组合拳”全省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新增完成1424个行政村环境整治,累计完成117个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本报讯(首席记者 李荣)7月21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全省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地下水国控区域点位V类水比例保持在17.4%以下,新增完成1424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累计完成117个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地下水生态环境安全为主线,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突出依法、科学、系统、精准治污,不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扎实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为打好净土保卫战,我省陆续出台《陕西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021—2025年)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明确“十四五”期间总体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制定印发全省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推动各地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设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将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净土保卫战情况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有效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在土壤管控方面,我省不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建立完善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将482家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或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强化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履行,组织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及“回头看”,累计完成3178项隐患问题整改。推进农用地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累计完成46家涉镉企业整治。
  在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省不断强化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组织开展72个国考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及周边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重点区划定,推动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理、分级防治。目前,西安、宝鸡、咸阳等7个设区市已全面启动调查和划定工作,计划2024年完成10个设区市重点区划定并落实管理职责。开展化工产业聚集区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已完成全省23个化工产业聚集区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并积极推进调查成果应用。强化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完成渭河流域10个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加强傍河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管控,切实保障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
  据了解,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地下水生态环境安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采取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源排查治理和安全利用,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管控,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土壤污染管控,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通过整治农村黑臭水体等举措,持续推进全省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