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冯艳莉: 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稳产保供的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仍面临一些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省政协委员、铜川市政协副主席冯艳莉指出,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我省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省已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011万亩,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全省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将得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也将大幅度提升。但目前仍存在集约化耕种和科学种植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耕地质量基础较差、后期监督管护机制有待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有待提升等问题。
  按照《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到2025年,全省将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194万亩;到2030年,全省将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617万亩。
  冯艳莉认为,应通过多种宣传手段,提高群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意义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群众参与度,并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乡镇人民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属地管理责任。
  农田基础设施“三分建,七分管”。冯艳莉建议,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制定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范围、成立管护队伍;制定《农田建设条例》,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农田建设和管理上的主体责任,规范建设标准体系,强化过程管理和建后管护,明确高标准农田的征收条款,防止占优补劣;引入社会化公司,委托专业人员开展专业化管护,引导鼓励多元化管护机制。
  在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示范方面,冯艳莉认为,可围绕耕地质量提升、农田信息化监管进行技术攻关,并大力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如铜川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生物质绿色循环高效利用项目成果以及生物质生化裂解生物工程技术,可增加土壤有机营养,激活土壤微生物,有效补充有机态微量元素,持续快速提升土壤有机质,实现健康土壤培育。
  (记者 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