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殷博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科技竞争力则是民营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保证。
6月6日至9日,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联合省九三学社和省工商联,就“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议题到榆林市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来到榆林市榆阳区、米脂县、绥德县等地,通过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等形式,详细了解榆林市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和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政策落实情况,询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情况。
据榆林市政府通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榆林市共有民营企业10.01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3.72%。
近年来,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榆林市政府先后出台了《2022年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及技术改造实施方案》《榆林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政策,但仍存在科技创新力度低、企业专业升级转型困难、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
“民营企业要想在市场发展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快推进产品技术升级和工艺改进,提高竞争优势。”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强说。
米脂县益康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杂粮加工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凭借优质产品,先后创立了陕北女子、米益康等自主营销品牌,但一直被产品科技创新力低、企业专业升级转型困难等问题所困扰。
省政协委员、陕西道锐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敏表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小、结构单一,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意识不强、投入不足,导致转型升级乏力。
郭敏建议,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激发民营企业创新积极性,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要加大鼓励民营企业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参与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攻关,发挥民营企业生力军作用。要积极为企业和高等院校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利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平台等优势,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人才是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调研组专家、省国资委办公室干部冯博说。
冯博建议,民营企业要注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理论和创新实践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优化人员配置和队伍结构,激发人才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支持重点企业和高校院所培养、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人才、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调研组还建议,应做好人才引进后的各项保障工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稳定人才队伍结构,建立健全引进人才跟踪培养机制,扩大人才成长空间。应对引进的各类人才在户籍管理、医疗保险等方面提供便利,开辟绿色通道,让人才干得舒心、留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