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闫智 通讯员 王炜
首席记者 李荣
一台20年前的老式“大肚子”电视机,一辆30年前的自行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置办的桌椅橱柜等家具,这就是已90岁高龄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鸣教授的家。
“来到您家里,就像回到了20世纪一样,都是‘老’物件。”学生到王鸣教授家中做客时说道。
“电视能看就行,车子能转就行,没必要换新的。”王鸣总是对身边的人说,贫困儿童没钱就上不了学,把钱花到扶贫助学上才更有意义。
情系教育伸援手 助学济困献爱心
1994年的一天,王鸣去邮局寄信,一张贴在墙上的希望工程宣传画,引起了他的注意。
“到现在我都记得,宣传画上贫困地区女孩苏明娟那双渴望上学的大眼睛,仿佛在盯着我,让我非常震撼。”王鸣下定决心,要尽自己所能帮助贫困孩子不再失学。
此后,王鸣和爱人省吃俭用,多次参与希望工程助学活动,资助山东枣庄2名学生和陕西丹凤11名贫困学生上学,让孩子们终于有机会用知识改变命运。
2001年,王鸣教授培育的“西农8号西瓜”育种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将所得的6万元奖金,在延安市子长县杨家园则镇捐建起一所希望小学,让60多名小学生由原先潮湿阴暗的濒危窑洞中,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校舍,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扬,王鸣还被聘为该校的名誉校长。
不仅如此,从2012年起,王鸣每年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6000元,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扶贫奖学金,至今已捐资7万多元,资助学生60人。2018年,他又向杨陵高级中学捐资5000元,为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人颁发了1000元奖学金。
“人生啊,做一两件好事不难,但能坚持做一辈子好事就不容易,我决心做一辈子好事。给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的扶贫奖学金时间不设上限,一直捐助到我去世为止。”王鸣说。
谈到王鸣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早些年,王鸣不幸患上黄斑变性眼疾及青光眼,左眼基本失明,要治疗此病,需花费10余万元,当时的他根本无力承担这笔医药费。2006年,王鸣荣获香港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万元,这笔奖金让王鸣的左眼复明有望,可是,当他拿到这笔奖金后,反而又让他陷入了纠结之中。因为他想将这笔奖金用于扶贫助学。
“大量贫困学生更需要这些钱来完成学业,使他们不要成为知识的盲人,这比我治疗近乎失明的眼睛更为重要。我的右眼还好,有一只眼能够正常使用就行了。”经过反复思考,王鸣将这笔奖金全部捐献用于扶贫助学,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退而不休作贡献 关心教育下一代
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多年来,王鸣坚持退而不休,先后为校内外学生作素质教育报告30多场,听众达6000余人次。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报告会上,王鸣都会以“爱人如己,奉献小我”的内容教导学生,并以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无私奉献,感恩报恩”的思想品德,启发青少年学生树立起热爱祖国、回报社会、助人为乐、关爱弱势群体的思想意识。
一次,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报告会后,许多学生因受到了王鸣的启迪,纷纷参加了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对杨陵区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帮扶,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学业指导、生活帮助等,将爱心传播延伸。
“能为社会做点好事善事,自己心里也踏实。”王鸣一直把“向下扎根,向上结果,助人为乐,爱人如己”作为个人奉行的箴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的真谛,只有人人将“爱之根”扎得又深又广,才能结出丰硕美好的“慈善之果”。王鸣的博大胸怀和爱心善举,给需要帮助的学生带去了温暖,带去了希望。三十年来,他先后捐资30多万元,帮助30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
王鸣的感人事迹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2002年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评为“中华爱国之星”;2007年被陕西省慈善协会评为慈善先进个人;2011年被陕西省慈善协会评为“慈善明星”;2015年被杨凌示范区评为“道德模范”;2016年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文明办评为助人为乐“陕西好人”;2019年被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