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蒋维博
“创建国家高新区对铜川来讲,是新时代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6月6日,在铜川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上,市政协主席刘西林说。
铜川市政协今年首个双月协商座谈会聚焦“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家坦诚交换意见,集中协商议政,努力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在点子上。
此前,铜川市政协围绕这项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市内调研探家底、找短板;在市外有针对性地深入7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近30家企事业单位实地调研,学经验、寻突破。
“科技创新平台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建设水平较低,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偏少,科研力量薄弱,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需求。”张雅茹委员指出了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不足,建议要在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上做文章,在打造成果转化“加速器”上下功夫,在打造两链融合“促进器”上显特色。
侯社委员用一连串数字引出问题:“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6家、瞪羚企业7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个、研发机构40家,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培育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侯社建议,借鉴外地经验,围绕已有产业补链强链,形成产业集群,把已布局产业的头部企业或领军企业作为各园区培育的重点来抓,让其充当“红娘”,推动形成“招来一个、引进一批、促成一片”的“葡萄串”磁场效应。
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引培是关键。付国锋委员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引培留用政策体系,持续深化“吾铜引凤”行动,拿出真招实策,招引培育各类产业人才、创新型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依托现有创新平台、科研项目等合作方式“柔性引用”,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创建人才联盟,强化“智造”创新引领,招引一批行业内的“银发人才”助力各园区发展。
“‘一区三园’对各自产业定位缺少规划、产业分散,难以发挥集群效应;产业发展布局的科学性、系统性有待加强。”针对管理体制存在的瓶颈,张宜萍委员直言不讳。
张宜萍建议,突出园区主导产业,明确功能区块划分,紧扣初步形成的铝及铝合金、装备制造、光电子、航天科技、现代中医药等产业发展格局,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做好陕北能源产业南下和西安北跨发展的承接准备工作,为未来高新区长远发展留下规划和发展空间,探索与西安、榆林合作共建“飞地高新区”,实现共建共享。
委员们针对高新区展厅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途径以及“秦创园”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现场提问,有关部门负责人积极回应,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铜川市政府副市长黄牛虎表示,这既是政协建言资政、履职尽责的集中体现,也是促进大家深入思考、增进共识、推动工作的重要路径。
刘西林说,要切实利用好调研、视察、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协商活动,以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服务全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铜川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