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筑牢医疗健康网 让农村群众更有“医靠”
——委员建言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 记者 殷博华
  “现在看病很方便,打个电话就有医生上门服务。”近日,记者在西安市周至县王家河镇十亩地村采访时,提起如今农村的变化,村民陈忠珍连连称赞。
  陈忠珍今年69岁,患有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之前看病经常要坐车到县里,现在只要打一个电话,村卫生所的医生就会上门服务。
  “有了‘医靠’,我们的日子也过得踏实了。”陈忠珍说。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关注我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始终是省政协委员们履职建言的关切点。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乡村医疗卫生建设的支持力度,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省政协委员、省中医药研究院(省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战平说,相比于城市,乡村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马战平在调研中发现,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乡村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有限,加之历史欠账多,许多乡村医疗机构运维艰难,导致农村仍存在医疗水平低、村民就医幸福度不高等问题。
  马战平建议加大对乡村医疗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让基层医疗机构有充足的资金引进先进医疗设备,改善乡村就医环境。加大人才建设力度,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基层医疗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的目标和要求。省政协委员、西安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巩守平认为,医疗卫生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是推进我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今年省两会上,巩守平提交了《关于以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为抓手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建议》的提案。
  巩守平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探索建立医学生毕业服务基层中长期职业生涯规划。优化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全科医学、老年医学、妇幼专业、公共卫生等专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相比于巩守平的建议,省政协委员、西京医院党委书记张智军更关注人才成长环境方面的问题。他说,在人才建设方面,不仅要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打造,还必须做好人才保障工作,让人才愿意来也留得下。
  赵嘉晨是一名医学护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今年的招聘会上,一家镇卫生所想要招她入职,可因为薪资和各项保障条件较低,她最终还是选择了一家市区医院。
  在医疗人才保障方面,张智军建议加快完善基层医疗人员收入和待遇保障机制建设,在待遇、福利等方面为基层医护人员提供有力保障,提升基层医护人员工资水平,严格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等,让基层医护人员干得放心,留得安心。
  基于此,省政协委员、陕西鸿业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志伟建议,要加快数字技术与医疗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科技,简化乡村群众就医流程、降低就医费用、改善就医体验。同时,加速培养一批掌握数字医疗技术的基层医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让乡村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