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凡銆
发展县域经济,既是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抓手,又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
围绕“推动我省县域经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2月14日至16日,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合省民进在铜川市宜君县、耀州区、印台区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中医药、铝型材、耀州瓷、光电子、半导体等产业发展情况,详细了解铜川在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
近年来,围绕“建设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发展定位和目标,铜川以重点产业“链长制”为抓手,加快建设能源资源、先进制造、特色新兴三大产业集群,全力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05.55亿元,增长4.3%。
“打造产业集群对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铜川市要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区县首位产业、次位产业,加强龙头企业引领,力促主导产业向集群化发展、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在县域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高中印说。
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涛认为,铜川区位优势突出,可全力支持把铜川打造成连接关中和陕北产业的承接地。
张涛建议,铜川要以现有的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为基础,谋划建设承接渭北彬长旬及陇东、陕北高端能源化工新材料的产业集群,面向关中城市群发展高端装备产业配套的产业集群,面向西安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
“建议承接发展陕北高端能源化工新材料下游产业,发展医用、汽车、家居等新材料产业;发展为关中城市群汽车、电力、航天等行业配套服务的传感器产业、半导体设备封装、测试等产业。”张涛说。
隽美经纬电路有限公司创始投资人隽培军反映,目前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困难,“由于本地光电子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各类专业技术研发人才及熟练技工较少,人才短缺直接导致企业难以扩大经营”。
“提升区域产业承接能力是产业落地生根的关键,必须解决高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缺乏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公共管理系博士牛静坤建议,对于高科技人才,可以通过结构上融入西安都市圈的“飞地模式”引进;对于技术工人,需要以企业平台为依托,建立“职专院校+龙头企业+政府认定”的培养机制,缩短技术工人培养周期,强化用人支撑。
牛静坤还建议,村委“关键少数”是联农带农经济发展的核心角色,要发挥人才“编制池”作用,进一步增加基层提拔比例、强调基层履职经历,引导“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下沉。
在连日的走访考察中,调研组发现,铜川的数字经济、装备制造、光电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均取得了新成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是,铜川目前支撑创新发展的基础要素较少,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仍需深化,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较少,创新能力不强。
“新形势下,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吴丰宽说。
调研组建议,铜川要以创新驱动为发力点,加快融入创新平台,提升研发能力,抢抓我省“三项改革”机遇,支持区县主动对接“秦创原”等创新平台,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高科技产业项目,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