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
自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型企业的体制机制创新,为我省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9月,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组成调研组,赴秦创原总窗口开展了“以秦创原为总抓手,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在听取相关部门情况通报的基础上,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秦创原科技型企业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存在问题
借助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一批科技型企业快速孵化成长,但是科技型企业在要素资源配置、人才引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原始创新机制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和潜力,必须下决心解决好制约科技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发挥的短板和不足,才能进一步推动秦创原建设聚势成实、开花结果。
(一)大型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入驻少。近年来,我省在新能源企业、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上吸引了比亚迪、吉利、三星、美光等龙头企业入驻,也培养了诸如隆基等一批大型科技企业,但这些企业均未在陕西设立研发型总部,在产业链、创新链上的融合深度不够。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创新意识较强,但受制于资金、平台、激励机制等创新要素的限制,整体创新能力仍然不强。部分中小型科技企业研发规模小、招人难、留人难,研发队伍不稳定,制约了进一步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平台作用发挥不够。
(二)科技型企业创新资源匮乏,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企业开放不足。科技型企业成长初期研发条件薄弱,缺乏大型的科研设施设备,使用外部的相关资源时成本较高。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创新意识较强,但受制于资金、平台、激励机制等创新要素的限制,整体创新能力仍然较弱、研发队伍不稳定。陕西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承担或参与了多数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创新规划,科研能力强、科技创新资源丰厚,仅在重大设备仪器设施方面建立了初步共享平台,在其他创新资源方面融合不够,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急需进一步拓展。
(三)科技型企业参与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意愿不强。一方面,原始创新涉及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往往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具有高投入、长期性和回报慢等特点,投入风险大、不确定性大,科技型企业关注重点是应用型研究,强调投入产出最大化,对于原始创新投入意愿不强。另一方面,科技型企业对原创技术了解不多、掌握不深,难以提出原创技术攻关方向,“以重大商业瓶颈攻关牵引重大科技原创成果、以更多科技原创成果支撑重大商业瓶颈问题解决”的良性循环尚未建立。
(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方式单一问题仍然存在。一是科技型企业很难获得足额贷款支持。根据现有信贷政策,科技型企业很难获得足额贷款,融资渠道窄、额度少、成本高。二是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仍然滞后。股权投资机构是支持创新驱动战略和秦创原建设的关键力量,目前,省内这一行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基金管理人员偏少、管理规模偏小,对科创企业的发展支撑还不够。三是科技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意识不强、能力较弱。经过近些年的培育,全省上下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科创企业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但是还需要不断强化利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
意见建议
科技型企业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整体上有了很大发展,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距离高质量发展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怎样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和潜力,还需要给予进一步的引导和扶持。
(一)推动科技型企业建设总部型研发机构,建立多渠道科技经费投入机制。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基础,统一规划布局,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中心园区。特别是要利用好沣东新城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等创新平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将研发中心集中落户,为高层次人才引进提供物理承载空间和良好环境。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在陕设立总部型研发机构,特别是争取比亚迪、吉利等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在陕设立研发总部或高层级技术中心,带动区域创新资源的聚集,提升相关领域的创新水平,促进重点领域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巩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切实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建立多渠道科技经费投入机制,加大科研项目、校企合作资金扶持,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决策、投资、开发、成果转化和受益的主体。
(二)降低科技型企业创新成本,完善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以政府和企业共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为抓手,积极参与布局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等建设。面向社会公布科研平台、大型仪器设备目录。探索在省市两级建立价格指导目录机制,助力中小微科技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持续通过“创新券”等专项补贴形式给予后补助。持续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新型研发机构。聚焦高水平研发平台,布局建设高水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试基地等服务平台。
(三)优化原始创新管理与评价,探索原始创新中长期考核机制。在评奖评先评优、职称评审中,向原始创新团队或人才倾斜。完善科技决策机制,支持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原始创新重大决策。在制定中省科技战略、规划、政策、计划,开展项目评审、科技奖励、政策评估时,要发挥科技型企业家作用,参与重大科技决策。建立原始创新项目容错机制,把重大科技创新突破、搭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开展成果转化活动等,纳入企业评价范围。
(四)突破传统考核方式,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快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大力选拔具有重大科研项目组织经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给予科技型企业家良好的成长环境。用好候鸟专家、周末专家库,建立与科研院所对接服务和跟踪考核机制。鼓励激励人才共享使用,健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实现人才双向流动。对开展“校招共用、市引县用”的单位给予双向补贴奖励,鼓励激励人才共享使用。
(五)深入推进融贷模式创新,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机制。加强与“一行两局”的沟通协调。建立“一行两局”参与秦创原建设的工作机制,持续引导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加大对秦创原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科技金融支撑,鼓励引导银行机构丰富科技信贷产品门类,推动科技信贷量增、面扩、价降,统筹各方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融资风险由银行、保险机构、评估机构和政府等共同承担,降低风险集中度,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方式单一问题;积极鼓励省内外私募基金在秦创原总窗口落地,推动设立上市后备企业股权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