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元老足球队部分队员合影 受访者供图 □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随着阿根廷与法国“大战”结束,梅西、C罗、莫德里奇等一批球员在卡塔尔告别了人生最后一届世界杯。老将谢幕,精神永存。在距离卡塔尔5600公里的陕西西安,有一支老年球队活跃在绿茵场上。队员们坚持每周两次训练,用身体力行向足球精神致敬。
“国脚”与“粉丝” 陕西元老足球队组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全省唯一一支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老年足球队,由先后担任陕西省足球队主教练,省足协秘书长、副主席的宋学仁组建,首批队员均由退役的陕西足球运动员组成。几十年过去,除了退役球员外,更多足球爱好者也参与了进来。现在,常踢的队员有30多名,平均年龄65岁。
67岁的夏永伟是球队现任教练兼领队。他是宋学仁的爱徒,曾三次代表陕西参加全运会,并于1978年入选国家队,是正儿八经的“国脚”。退役后,他作为职业教练执掌陕西青年足球队,精心培养出不少“好苗子”,后来还执教过陕西女足,“星味”十足。每到训练场,戴着鸭舌帽的他哨不离手,满场只听见他“走走、跑起来、步子放开”的声音。
“草根”派陶小松是队里的守门员,也是资深球迷。上世纪80年代初,他通过黑白电视第一次观看世界杯比赛,从此爱上足球。为了“追爱”,他在陕西国力队做过广告经营,亲身经历了国力队的起起落落。离开国力后,他率业余球队参加全国联赛。从满场跑的移动球员到守门员,他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对足球的爱有不同的方式,等我老得上不了场、踢不动的时候,光跟着球队活动活动也行”。
一周两练坚持30年 和陶小松一样,足球是多数队员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有人是在以工厂、企业、医院、学校为单位的集体中踢球,有人曾经放弃踢球,步入晚年后又重拾热爱。刘佳至今记得与陕西元老足球队的“初见”。当时他结束了长期的海外工作,经朋友介绍来到元老足球队,看到场上有个70岁的球员,原本有些犹豫不决的他立刻决定申请加入球队,一踢就是十年。
队员们至今保持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劲头,作为队务的刘佳感受颇深,每周二和周五早上九点,他都要带着十几颗足球、各种装备与队员们相聚,“我们不搞娱乐足球,夏导要求严格,训练是按专业的来”。
算上热身,每次要活动近三个小时。训练前,队员们在教练的指导下做好准备活动:先是慢跑唤醒身体,再进行肌肉和关节拉伸,最后进行射门、传球练习。人多时,还会做一些热身小游戏,尽可能让大家进入状态,避免不必要的受伤。刘佳说,教练理论和技术水平过硬,强调足球意识、配合、防守、站位等,得益于坚持严格训练,自身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据夏永伟介绍,球队建立的初衷是参加每年一度的全国元老足球联赛,至今依旧保持着参赛传统。技痒时,他们也会邀请年龄相仿的老年队一起“切磋”。别看年龄大,队员们在场上“韧性”尤在,偶遇风雨天气,大家都坚持赛完。
“一定要有足球” 换上球服、跨进球场、奔跑起来,听着耳边风声呼啸,“所有的烦恼都抛开了,大家的注意力只在一颗球上,这就是足球的魅力”。68岁的许小昌是陕西省首批足球运动员,进入元老足球队已有36年,现任球队副教练,偶尔也下场踢球。“有时候,只需一个眼神我就知道队友的想法,这是我们多年形成的默契。”他说。
今年夏天,陕西元老足球队的视频被传到网上,他们互相配合,高喊“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对足球的热爱。“这是年轻人吧”“自愧不如”“我过去踢左锋的,怎么加入?”……视频评论区,只见一排排竖着大拇指的表情符号,中间夹杂着同龄人的询问。
除了一起踢球,“老小伙儿”们有时也会参加与足球相关的活动。去年春天,夏永伟带领球队一行前往铜川市耀州区孙塬镇,为当地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足球队进行专项训练。孩子们对足球的热爱让夏永伟印象深刻:“我只有一个愿望,陕西一定要有足球,希望更多青少年来参与这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