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靳根省:以武育人 古稀不休
靳根省正在翻阅手写的“武功秘笈”

  □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文/图
  “哼!哈!”未见其人,先闻其声。9月26日,天还没亮,在西安市未央区颐和郡小区广场,银发长须、挺拔如松的靳根省正在晨练,只见他动作行云流水、步伐刚劲有力。
  靳根省自幼习武,擅长红拳、少摩拳。习武者、裁判员、教练、拳谱编撰者,多年来,靳根省的身份不断变换,不变的是他对武术的痴迷。作为我省的红拳名家,靳根省如今的最大愿望是,“我只想当一名武术传承者”。
  分文不取教武术
  靳根省喜欢骑自行车,除了能活动筋骨,就是骑着自行车可以在城中逛逛。最近的一次,今年已经77岁的靳根省从长安区皇子坡社区一口气骑到了未央区颐和郡小区,耗时两小时。
  靳根省骑自行车的功力是几十年前学武中磨炼出来的。那时的关中地区,习武成风,红拳人才辈出。从10岁起,靳根省便跟随启蒙老师王东槽在西安学习红拳。
  1962年,王东槽从西安搬回蓝田。靳根省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时间,他就周六下午从西安骑车出发,经过石板路和坑坑洼洼的土路、石子路,一路颠簸到师傅家已是夜里。“吃一碗师娘做的饭,几个师兄弟稍微谝一会儿就睡了。”周天早起练武至中午,吃完饭后再骑车返回西安。
  靳根省先后拜过四位师傅:红拳传承人王东槽、任茂春、庞志杰,少摩拳传承人金丽贵。“师傅们从没要过学费,还管饭。”靳根省说,“只有免费教武术,才能更好地扩大武术的影响力”。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靳根省就像师傅们一样,开始教习武术,经他点拨的人成千上万。
  靳根省的妻子郑晓秦是国家二级武士,是属于考过证的“正规军”,退役后也教授过不少学生。直到现在,每周一和周四,靳根省老两口还在各自教习弟子。
  慢功夫传承武术文化
  红拳曾是陕西地区主要健身运动项目之一。2002年退休后,靳根省先后在省武术协会、西安市武术协会、西安市莲湖区武术协会任职,旨在传承弘扬武术文化。他先后两次以教练、领队身份带领陕西红拳武术队参加了第一、二届全国传统拳法比赛,仅金牌就收获了28枚。
  靳根省喜好根雕,从1982年开始,他就利用闲暇时间自学根雕艺术,家里有一整面墙都摆满了他创作的根雕作品。“树根出土的时候已经具有天然的形态了,先发掘‘形似’,再通过雕刻提升意境。”通过学习根雕,让靳根省感悟到,获得成功需要慢功夫,心急不得,弘扬传承武术文化也是一样。
  2009年,靳根省与师弟李自强从红拳及小红拳、红拳炮锤、粉红拳等红拳小分支拳种中,各精选出几式易学易练的招式,编成红拳二十四式,由两人亲自向莲湖区中小学体育老师教授,于次年开始在莲湖区各中小学进行试点学习。
  2010年,由西安市莲湖区文体局主办的莲湖区中小学红拳大展演在西安环城西苑举行,首次参加展演的学生近万人,参与人数创下全国纪录。现如今,红拳二十四式已成为西安市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比赛项目之一,并在西安市各中小学普及推广。
  编著“秘笈”传后人
  一生习武,半生育人,传承弘扬中国武术文化,靳根省这位古稀老人从未止步。
  靳根省经常练字。在他创办的西安市传统拳法研学会办公室里,专门摆着一张练字的长案。说起练字因由,则缘起于靳根省一次“受挫”的经历。10多年前,靳根省受邀参加一场武术活动,所有到场嘉宾都要在背景墙上手写签名。由于写不了一手好字,靳根省怅然若失,当即决定回去后开始练字,自此再也没有停下。
  字练得有模有样了,靳根省又开始着手一件“大事”——手写“武功秘籍”。十几年前,靳根省在省武术协会任职时,就曾参与编著了《中国红拳》一书。“陕西最知名的是红拳,但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靳根省认为,虽然自己是红拳传人,但也学了不少其他拳种,不能囿于红拳。
  于是,靳根省将自己过往几十年从资料里找的、听别人讲的、看别人练的、交流所得的各种武术招式挑选、甄别,经过所思所悟,用毛笔撰写到册子上,整理出十几册内容。
  在习武人中间流传着一句谚语,叫“人从三师武艺高”,然靳根省却不这么认为,应是“人从明师武艺高”。在他眼里,这些手写出来的册子对于后来的练武之人而言,可能就是“明师”般的存在。
  “有的人认为,学学套路就算习武,但实际上习武是个系统工程,并不是单纯的肌肉动作,还需要懂得发力的原理,需要思想意识都参与其中。”靳根省说,明师教思想,有的人只练一个简单动作,只要把一个动作练得清清楚楚,也能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