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周养俊:《大山深处的回响》讲述秦岭深处的乡村邮递员
  □ 记者 殷博华
  “我在邮电系统工作了42年,对扎根秦岭深处的乡村邮递员充满了感动和敬意,这本书就是为他们而写的。”9月20日,记者来到周养俊在西安市高新区的住处,一见面,他就热情地介绍起自己的作品。
  提起出版的新书《大山深处的回响》,今年69岁的周养俊有着说不完的话。《大山深处的回响》一书共计20万余字,前后修改了5次,历时2年多完成。全书以常年扎根秦岭深处的邮递员为写作对象,通过小人物的视角,记述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秦岭山区乡邮员秦峰及其父辈在工作、情感、生活上的坎坷遭遇和命运沉浮,以及他们为邮政改革、乡村振兴服务的故事。
  写作之初,周养俊便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书中的故事“活”起来,为此,他翻阅了《白鹿原》《红高粱》等小说,借鉴了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方法。如何直观地让读者了解大山中的邮递员,是周养俊一直琢磨的问题。为了让书中故事更真实,周养俊专门采访了十多位邮电行业的劳动模范,还先后与十多位邮递员跑过“送邮路”,了解邮递员在送件路上遇到的困难、危险和感人的故事。
  “要想让人物的故事更生动,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去体验邮递员的生活。”周养俊说。为了更真实地展现邮递员的生活,年近七旬的他,背上背包拿起笔,专程前往秦岭山中的一处邮电所进行实地采访。
  而秦岭山区的邮递员李天喜,是让他记忆犹新的一位。李天喜在商洛市洛南县石坡邮电所工作了一辈子,从未投错和漏投过一件邮件。当周养俊把自己写书的想法告诉李天喜后,两人一拍即合。第二天清晨,二人便挎上邮包一起踏上大山深处的“送邮路”。在送邮件的路上,凡是与李天喜有交集的大人和孩子,周养俊都仔细进行了采访。
  送件途中趟水而过的一条小河冰冷刺骨、湿滑难行,李天喜告诉周养俊,每年初冬季节,这条小河都要发大水,自己送信时必须挽起裤子过河,受冻的腿常被山风吹得皴裂。到了晚上,受伤的双腿又痒又痛……
  “只有亲自走过送邮件的山路,我才能更真实地描写出一路上的艰难险阻,让读者感受到邮递员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周养俊说。一次,山里突然下起了大雨,周养俊本以为会因此休息,却看到李天喜又冒雨踏上了“送邮路”……一路上,他一边帮助李天喜护着邮件,一边寻找躲雨的地方。李天喜告诉他:“当天的邮件当天送,天下刀子也要出班。”周养俊听后感慨万千,当即把这句话用在了书中。
  周养俊白天跟着邮递员送件,晚上就整理收集的素材。他还特意把一些典型人物和故事写进了书中。书中主人公秦峰的妻子改花、邮递员老魏、残疾人王成文、小老板驼卫中等都来源于生活,主角秦峰的妻子改花的原型就是邮递员伏九德的妻子。伏九德青年丧妻,因热爱邮政工作,认真为群众服务,被一位姑娘看中,两人终成眷属。
  周养俊还把陕西方言融入到作品中。“不要看贼吃馍,要看贼挨打呢!”“你这崽娃子,嘴还会说得很。”“这怂女子从小就不省事……”
  他认为,既然是陕西秦岭中的故事,那必然少不了三秦大地的文化,这些地道的方言会让小说变得更加亲切、自然、接地气。
  “《大山深处的回响》里的人物故事都是真实的。我身为一名老邮电工作者,想通过这本书把基层邮政工作者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和感人的故事都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到大山深处这些默默无闻的‘邮政人’”周养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