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创新合作 与世界共享农业未来
——第29届杨凌农高会走笔

   □ 记者 赵婧
  金秋九月丰收季,硕果飘香盛会开。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备受瞩目的第29届杨凌农高会圆满落下帷幕。  
  从小规模到大品牌,从“乡土味”到“高精尖”,从寂寂无名到赫赫有名,从“农业科技大集”到“世界农科超市”,5天来,杨凌农高会为世界奉献了一场年度“农科盛筵”,更以实际成效回答了“三农”工作的“时代之问”,奏响了乡村振兴的雄浑乐章。  
  做好“新”字大文章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动力,今年的农高会,突出创新元素,一项项农业技术的更新迭代,演绎着现代农业的蝶变之路,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点点手机屏幕,就能轻松实现大棚里农作物的喷施水、肥;12000多平方米的温室,只要6个人就能完成从覆土、育苗、种植,到收货、包装的整个环节……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植物工厂,映入参观者眼帘的是满满的“科技感”,而这里就是本届农高会田间展的展点之一。  
  “田间展是本届农高会的特色亮点。”杨陵区政协委员、杨陵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海峰介绍,“本届农高会组委会共设置了11个展览点,从良种繁育、设施农业栽培、耕地质量保护等方面,全面展示了杨凌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  
  从综合场馆到田间地头,广大参会群众在本届农高会上更直观地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的科技魅力;从做“体力活”到干“技术活”,杨凌示范区也正在用新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解锁现代农业的新模式,让智慧化、数字化、标准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线上线下合力拓市场  
  每年的农高会都会带给参展商农业发展方面的最新动态,让参展商寻找合作伙伴,同时助推农业科技成果从“深藏闺阁”走向“敞门迎客”,搭建出一条从科研实验室到市场的“绿色通道”,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油枣”“紫晶枣”“狗头枣”……在农高会B馆榆林展区,种类繁多的枣制品吸引了参观者驻足购买,“通过参加农高会,县里的特色农产品也都得到了很好宣传。”展区负责人魏占存欣喜地说,这次他们还收到了上千份小米订单。  
  为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近年来杨凌农高会积极推进展会数字化转型,今年的“云上展”依旧亮点纷呈。“为了能有线下参展参会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技术团队利用VR技术打造虚拟展厅,在云上打破空间制约,实现了人与展会的有效交互。”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览局副局长陈其辉介绍。  
  线上逛展、交易、培训……据悉,仅农高会开幕首日,线上参会人数就达到143.8万人次,同时段在线人数最高达38.6万人次,实现了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参加农高会。“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办展模式的创新探索,也为疫情常态化下举办涉农展会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搭建国际合作大舞台  
  在本届农高会上,随处都能看到外国友人为家乡代言的忙碌身影。在他们眼中,杨凌农高会为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在将中国市场打造成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在农高会C馆塔吉克斯坦展位上,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驻华使馆商务代表浩利克佐达·菲鲁兹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介绍着家乡美食和特产,“这次我们带来了家乡的蜂蜜、葡萄、苹果、开心果、柠檬等特产,我们的柠檬皮薄肉多、口感非常好!”  
  “与中国的农业合作是我们的优先事项之一,特别是中国在提高农业生产力并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方面有很多优良经验,这对许多非洲国家来说尤为宝贵。”非盟常驻中国代表拉哈姆塔拉·穆罕默德·奥斯曼大使出席2022杨凌现代农业高端论坛时表示。  
  合作是农高会永恒不变的“主旋律”,自杨凌农高会创办以来,始终瞄准国际一流的农业展会目标,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而本届农高会上,国际国内合作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重大贡献,也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多“中国方案”。  
  从农博会到农高会,从区域性到国际性,从实体展到“云上展”,杨凌示范区把办好农高会作为更好履行国家使命的重要平台,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举全区之力办好一年一届的农高会。跨过飞跃前进的29年,服务“三农”的初心依旧如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