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至30日,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科协重大安排部署,认真总结工作成绩、全面分析面临形势、战略谋划未来工作,省科协编制印发《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从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关键行动、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绘就未来五年陕西科协工作的发展蓝图。
政治引领能力实现新提升
数说:确保学会党的工作100%全覆盖,表彰不少于300篇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200个陕西青年科技奖,实施1000个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
加强党对科协事业的全面领导。实施凝心聚力工程,团结引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学会党组织覆盖面。
强化科技人才举荐表彰。实施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持续提升“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社会影响力。做好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和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举荐工作。推动实施院士后备人才培育计划,设立陕西省创新争先奖,提升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陕西青年科技奖品牌影响力。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西迁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开展“寻找西迁精神传承人”“最美科技工作者”主题宣传活动,营造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等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坚持讲好科协故事、科技工作者故事,提高公共科学文化服务质量。
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主动协调和推动解决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加大对女科技工作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群体的调查研究,推动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学会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维权服务。
服务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取得新进展
数说:实施“12621”工程,支持开展会企协作100项服务活动融入服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开展会地合作行动,服务“秦创原”各市区“飞地”建设。培养“科学家+工程师”人才队伍,在全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产业链顶端开展院士之家试点,在企业、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有条件的县区、产业园区和产业链节点设立院士驿站,协同攻关“卡脖子”技术。
打造“科创中国”陕西样板间。发挥“科创中国”产业服务团、区域服务团和专业服务团作用,争创“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建好“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陕西中心站,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机制。链接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集成产学研融合资源。
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活动。培训技术经理人,加快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衔接。举办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推动知识产权共享、实现多方互利共赢。面向我省重点行业领域升级改造,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举办陕西省创新方法大赛,推广应用创新方法的项目再次转化。
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推动智慧农技协、“科技小院”建设。举办杨凌农高会省科协“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展览,落实《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打造服务乡村振兴品牌活动。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加有力
数说:培育10家左右国内一流水平学会,推出10个特色鲜明的省级学会品牌示范学术会议,培育5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省级领军期刊促进一流科技社团建设。培育10家左右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学会,做强一批基础研究类学会。深化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支持20个学会开展办事机构实体化改革。
培育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举办陕西省科协学术年会,组织开展陕西省科协青年科学家大会、青年人才托举论坛、双链融合论坛等。深入开展“学术金秋”活动,推出10个特色鲜明的省级学会品牌示范学术会议。争取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学术会议在陕召开,争取具有国际影响、与陕西发展相关的会议在陕设永久会址。
推进科技期刊卓越发展。培育5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省级领军期刊、10种发展潜力较大的重点期刊、20种有特色潜力的梯队期刊。面向我省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遴选一批基础较好的期刊,争取领军期刊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期刊。鼓励出版优秀英文期刊,引导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其做精做强、争创一流。
拓展国际和港澳台民间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强同国际科技组织、海外科技社团、海外华人科技社团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对港澳台地区在科普、学术、智库、人才等领域的交流。深入实施海智计划,积极申请“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和“中国科协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打通国内外技术人才资源下沉渠道。
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再上新台阶
数说:实现“十四五”末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的目标任务,累计创建不少于15个全国科普示范县(区),推动市级科技馆和县域科普大篷车配备100%全覆盖打造普惠全域的科普体系。鼓励支持各省级学会、各市县(区)科协打造一批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有质量的科普活动。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等大型群众性品牌科普活动,持续推进全域科普工作。践行科技志愿服务精神,推动科普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营造崇尚创新社会氛围。
强化基层科普阵地建设。以“三馆一车”为核心搭建公众科学教育平台,推动市级科技馆100%全覆盖,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建设科技馆。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向公众开放科技类设施或建立科普基地、科普场所。促进优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科普场馆服务能力。
大力培育科技后备人才。组织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机器人大赛、五大学科竞赛等各类科技选拔活动,举办好高校科学营、农村青少年校外教育等活动。建设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健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追踪机制,加强科学教师和青少年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价工作,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研究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应急科普体系建设。建立各类传播媒体应急科普联动机制,加强应急科普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形成更具群众基础、更加贴近生活的互动式传播。
服务党政科学决策能力显著提升
数说:形成至少50篇决策咨询成果,反映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不少于500条,开展科技智库重点研究项目40项加强重大决策咨询研究。完善课题研究机制,组织院士专家进行调查研究、研讨交流,形成决策咨询建议。完善学术交流成果提炼转化机制,发挥智力密集优势和学术引领作用,把科协系统丰富的学术交流资源转化为独具特色的决策咨询成果。
构建完善柔性科技智库体系。建立中国西部战略科技融合发展研究院,开展前瞻性战略性课题研究。支持学会与高校、院所跨界联合建设柔性科技智库,指导市(区)科协和企事业科协加强与省级研究机构和各类专业智库的合作。汇聚社会各方信息数据,推动形成智库间有效合作、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持续遴选专家进入省科协决策咨询专家库,联合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举办地方科协决策咨询培训班,建立健全省级、市级和各专业智库之间有效的合作交流沟通机制。
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成果凸显
数说:切实强“三性”、建“三型”,加强智慧科协建设,形成“一网多微”媒体矩阵推动以“三性”统领“三型”组织建设。加强开放型科协组织建设,促进科协组织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加强民间科技交流合作方面发挥独特优势。加强枢纽型科协组织建设,促进技术、资本、创新生态协同发力。加强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把科协组织建成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加强智慧科协建设。完善人才数据库,拓展智库、学术、科普及党建数据库,形成有效的数据积累和沉淀。建设陕西省科普信息宣传体系,形成“一网多微”媒体矩阵。提高《陕西科技报》发展水平,建设具有全省学术影响力和较强市场经营能力的科技传媒集团。
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出台加强县级科协创新发展的意见,开展县级科协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动落实县级科普专项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出台推进企事业科协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科协基层组织向高校、研究院所、园区、企业、社区和农村延伸,重点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科协组织。
加强科协机关和事业单位建设。增强直属事业单位服务能力,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完善人才交流制度,加大科协系统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之间干部的良性互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造负责任、守纪律、干实事的干部队伍。
动员社会力量推进科协工作。探索建立陕西科普基金会,深化科普服务供给侧改革,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科普工作。支持学会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转移职能,做好科技类公共服务。支持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和我省重大政策、重大决策、科技战略等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