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两屏三带多级廊道 六区六策十三项目
陕西着力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格局
   本报讯(首席记者 李荣)4月26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雁林围绕“落实生态修复新格局、绘就美丽陕西新画卷”主题,介绍我省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落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相关情况。
  王雁林介绍,目前,我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存在着生态环境较脆弱、局地水土流失较严重、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等生态问题。
  针对此问题,我省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因地制宜、合理施策。推动形成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营造记得住乡愁的农业空间,打造契合山水、紧凑集约的城镇空间,构建通山达水的蓝绿人文和生态廊道,实现“深绿秦巴、浅绿高原、生态黄河、宜居家园、锦绣陕西”的生态修复目标。为此,我省将构建起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屏障、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屏障、长城沿线防风固沙带、关中平原生态质量提升带、汉丹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带和“四横三纵”生态廊道组成的“两屏三带多级廊道、六区六策十三项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格局。
  “两屏三带多级廊道”中的“两屏”,是指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屏障和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屏障。“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屏障,加强植被保护与修复、增强水土保持功能;在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屏障,推进秦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水源涵养功能,有效保护秦巴山区生态环境,筑牢两屏。”王雁林说。
  “三带”是指长城沿线防风固沙带、关中平原生态质量提升带、汉丹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带。在长城沿线防风固沙带,做好防护林建设与草原保护,提升防风固沙能力;在关中平原生态质量提升带,做好城市生态建设,打造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绿色通道;在汉丹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带,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和水环境综合治理,保障陕西省和南水北调工程的水生态和水安全。
  “多级廊道”指“四横三纵”生态连通廊道,其中一级生态廊道共31条,串联重要生态空间,沟通重要流域与主干水系;二级生态廊道共16条,连通重要生态节点,缓解局地生态冲突;三级生态廊道25条,连接全域生态节点。以上三级廊道共同构筑起通山达水的蓝绿生态廊道体系,对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起到连通作用,形成覆盖陕西省全域的多级廊道网格布局。
  针对构建“六区六策十三项目”格局,王雁林表示,“六区六策”指按照空间用途管制要求,突出自然地理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将陕西划分为六大生态修复分区,形成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的主体单元,并提出相应的修复策略。其中涉及陕北风沙草滩生态脆弱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黄河渭河沿线生态保护区、渭北矿山集中开采治理区、秦岭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区、巴山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区。
  “十三项目”指9个国家重点项目、4类省级重点项目。9个国家重点项目包括:秦岭北麓(中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秦岭南麓(中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大巴山北麓和汉江谷地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重点项目,陕北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渭北地区固沟保塬生态保护修复重点项目,晋陕蒙交界区(陕西)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秦岭(中段)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泾河(陕西)、渭河平原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及渭河南岸矿山生态修复项目。4类省级重点项目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项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和关中城市群生态修复项目。
  王雁林表示,陕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蓝图已绘就,在“两屏三带多级廊道、六区六策十三项目”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之下,省自然资源厅将积极推动全省各级规划编制,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分阶段制定目标任务,分省市县不同层次划出重点区域、设定重点项目、排定落实时序,持续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努力绘就美丽陕西新画卷,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