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市场主体112479家
   本报讯(记者 张宝勤)4月11日,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5年来,市场活力加速迸发,新兴产业持续聚集,累计新设市场主体112479家,新增注册资本10754.89亿元,其中,新设企业73795家(含外资企业786家),为全省新兴产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注入了新动能。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据介绍,5年来,陕西自贸区推进机制日益完善,改革合力不断汇聚,不断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系统集成创新。市场主体加速集聚,新兴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加,中星电科、康佳智能家电、小米研发中心、vivo西部总部、泰康西安智慧医养总部等企业(项目)落户自贸试验区,临空产业、跨境电商、医疗康养、数字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此外,陕西自贸区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软件科技、网络技术研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码科技、信息技术、游戏开发、影视文化、文创设计、互联网教育等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入区发展。
  最大程度释放改革创新红利
  陕西自贸区通过拓宽贸易通道,优化金融服务,最大程度释放改革创新红利,现已成为创新创业的首选地、优质资源要素的集聚地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围绕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开行,推出全程统一运单、宽轨直达班列等系列举措,进一步优化了中欧班列运营组织模式,提高了运输时效,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目前,长安号国际干线增加至16条,“+西欧”集结线路达15条,班列的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陕西自贸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保理美元融资业务试点,已为全国253家中小微出口企业提供融资近1500万美元,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3%以上。打造“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将产品推向全球提供便利。建设运行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向30余家企业提供融资业务,累计授信金额超过21亿元。创新推出“央行长安号票运通”“中欧班列贷”“运单融资”等产品,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据统计,陕西自贸区已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953家,外商投资企业745家,新增市场主体数是自贸试验区设立前的4倍。
  推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始终将贸易便利化作为稳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重要内容,加快推动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推出新的监管模式,强化法治保障。
  在全国铁路口岸首创“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率先实施“铁路快速通关”模式,使中欧班列长安号在口岸的停留时间缩短6-12小时。在航空口岸实施机坪“直提直装”新模式,实现了国际货物24小时“随到随提、随到随装”,有效满足了企业对通关和特殊商品安全运输“零延时”的迫切要求。推动西安出口加工区整合升级为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全国首创的“加工贸易云报核辅助系统”正在加快建设。2021年12月,西安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1.1小时,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34.3小时,分别较2017年压缩82.3%、62.1%,西安跨境贸易指标获全国标杆称号。
  同时,制定《关于加强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措施》,推动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西安受理窗口,不断发挥西安知识产权法庭、陕西自贸试验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