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引导体音美教育走出应试化模式
  □ 韩城市政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科培训受到冲击,而艺体类培训市场却趋于火爆。
  经过调研分析后认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是必然选择,将艺体类教育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育同等重视,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如何避免体音美素质教育进入应试化模式,是当前各地面临的一道新考题。当前体音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未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我国将体育纳入中考,并逐渐增加体育中考的分值,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学生、学生家长重视体育教育,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但因为“分数至上”的思维惯性,有的师生不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陷入了新的“应试体育”的理解误区。
  二、体音美师资力量偏弱,甚至体音美教师没有设岗定人,导致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部分偏远地区学校教师同时进行学科类与非学科类两种教学,实际上只给学生传授学科类知识,导致体音美教学出现断层,考试出现临阵磨刀现象。
  三、市场监管不力。“双减”政策施行后,不少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将重心放在了艺体类培训,因监管的缺失,导致非学科类教学培训“坐地起价”现象严重。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让体音美教育走出应试化模式,建议:
  一、引导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1.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学设施的作用,尽量开齐开足体音美课程,并严格规定课时;组织与中小学生体音美素养有关活动,让每一个中小学生都参与进来,激发学生体音美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追求;家长应逐渐转变应试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超前谋划、顶层设计,以发展素质教育为目标,注重挖掘本土教育资源,构建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通过编写优秀民俗文化课程、打造多彩社团活动等形式拓宽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
  3.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在中小学开展班班通、乐教乐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增强信息技术在体音美教学中的应用,探求解决非学科类教学“应试化”误区的新路子。
  二、提高体音美师资队伍建设。
  1.打造品质教研模式。根据各省县市地区实际,构建“教研员+一线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开拓线上教研和线下教研的便捷渠道;学校依据自身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向教研室下服务“订单”,教研室依据“订单”,开出“处方”抓好“药”。
  2.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城乡差距及发展的不均衡,部分偏远地区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管理及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通过优质教育资源下基层、对口结对帮扶、农村学生交流学习等形式实现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三、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1.加强对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针对体音美等非学科培训,出台明确的监管措施,规范培训资质、培训内容、培训收费、广告发布等,避免出现政策空白以及机构野蛮生长之后难以监管的现象发生。
  2.通过提高学校非学科类教育质量,增加公益性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如省市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减弱对营利性的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过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