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淳(中)和村民们拉家常,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 实习记者 殷博华 记者 李荣
“养楼,女儿现在工作干得舒心吗?孙女上学成绩怎么样?疫情虽然没有波及到咱们村,但是还要注意防疫。虽然我已经离开村子了,但是如果村里人需要我帮助,记得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
“常书记,感谢您的关心,家里一切都好!您在单位也要注意身体和防疫,有空回来看我们,大家都很想您。”
与常淳通话的村民叫王养楼,是西安市鄠邑区柳泉口村二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西安市委政法委派驻鄠邑区柳泉口村原第一书记常淳的结对帮扶户。
2017年7月,王养楼的女婿患肝癌去世,治疗花费22万余元,这让女儿原本清贫的家庭雪上加霜。常淳得知后,积极沟通联系,先后帮其报销治疗费15.3万余元,为王养楼家申请办理了低保和临时救助,为王养楼女儿联系了工作,帮王养楼孙女申请了助学金。
在柳泉口村群众眼中,柳泉口村的蜕变,离不开常淳的努力与付出。从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是常淳把这个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示范村、旅游村和文明村。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常淳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始终把自己当作村里人 “常书记在介绍村里情况时,从不说柳泉口村,而是一直都说‘我们村’和‘我们村民’,他希望我们把他当朋友,当成村里人,他也把自己当村里人。”提起常淳,柳泉口村村干部张礼徐激动地说。不光是他,每当想起常淳工作的点点滴滴,村里人都念念不忘。
柳泉口村共有440户172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0户117人。常淳刚来柳泉口村时,村里基础设施老旧,物资匮乏。担任柳泉口村第一书记,常淳的压力非常大,因为之前一直在机关工作,“三农”工作经验少,能否胜任驻村书记的工作,他心里没底。
驻村前,常淳常常虚心向之前担任过驻村第一书记的同事请教,听他们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深入了解全村基本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建议。
“既然干了,就要干好。这也没有什么捷径,靠的就是一张嘴和两条腿。”常淳说。
翻开常淳工作中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着他之前驻村走访过的279户村民,接待过的153名来访村民和各家各户的基本情况及意见诉求等信息。
“谁家有什么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大到家庭收入,小到一家老小都有什么人,常书记都记在心里。我们也慢慢接纳了他,称呼也从书记变为了‘常大哥’。”村民吴宽强笑着说。
在常淳心中,只有扎根农村、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才能真正服务好村民,才能真正成为村里人。
带群众走好致富路 “村里这几年变化特别大,以前别人提起柳泉口村,就是个穷山沟。现在在外人眼里,我们柳泉口村是桃花源。常书记在职期间,不仅帮我们完善了生产路硬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还帮村上引来光伏发电项目,让村集体有了经济收入,村干部工作也有了干劲。”张礼徐说。
为详细了解村里情况,常淳与村干部先后座谈47次,接待194名村民来访,制定出柳泉口村扶贫发展三年规划和产业帮扶计划,以及贫困村退出方案,并逐户敲定贫困户脱贫退出措施。
针对村集体经济无发展无收益问题,他积极与市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到光伏发电试点项目和资金,依托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万余元。
2019年,常淳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合作社+农户和建档立卡户”的模式,引进西安秦林绿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总投资3000万元集纯天然无公害果蔬种植、培育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
“把闲置土地集中统一流转,交给专业的人来种,不但可以规划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还能带动村子和群众增收致富。大家都觉得这是件大好事。”柳泉口村泉兴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荣戈说。
常淳说,土地出让金、务工收入、分红收益,通过建设扶贫产业园,可以让群众一年四季都有钱挣。在园区务工,优先考虑村上的建档立卡户,一年到头只要肯来干,就能脱贫致富。
2018年底,柳泉口村退出贫困村序列。2020年底,全村40户12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清零”。
村民的事都是大事 2017年7月,村民王明丽的爱人因患肝癌不幸离世,住院花了22万元,债台高筑,生活艰难。在王明丽家被纳为贫困户后,常淳积极协调联系,先后帮其报销医疗费15.3万元。同时,他还为王明丽家申请办理低保和临时救助,落实产业帮扶资金。
“不管遇到大事小事,只要有困难,我都找常大哥。他不光帮扶我父母,改善我们的生活,他一家人对我和女儿也很好,我们两家相处得就像亲戚一样。”王明丽说。
在村里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常淳为贫困户修房屋,领着爱人和女儿“走穷亲”“送清凉”“送温暖”,帮助贫困户解决家庭纠纷。闲暇时,常淳总喜欢在村子里转,与相遇村民闲聊,走进田间帮村民干农活。
“像常书记这样,用心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不管多累多苦,从没有半点怨言,有这样的好驻村干部,真是我们的福气。”村民刘明兴说。
从担任第一书记那一刻起,常淳就暗下决心,要多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就如他说的,村民的事无小事,村民再小的事在他心里都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