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商洛市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商洛的发展历程,浓缩着商洛人的性格与魅力。”商洛市政协委员、商南县文化馆馆长王玉华说,随着时间推移,部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消失,大量珍贵的实物与资料需要抢时间做好进一步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
针对非遗传承人后继乏人、非遗保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王玉华建议,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构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非遗保护工作原则,支持、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成有利于保护传承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要加强对非遗的档案管理,建设非遗项目的数字化档案,制作现有非遗传承人的文字音乐影像资料,防止“人走技失”“人亡艺绝”的现象发生。政府应加大对非遗抢救式发掘的专项资金投入,为今后研究和社会需求留下实物实据。
王玉华还建议,利用“互联网+本地化”技术加强非遗宣传,通过网络平台传播非遗传承人及其作品、技艺,提升全民非遗保护意识;成立民间艺术学习班,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