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国网陕西电力舞动绿色能源大动脉
陕北-武汉±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陕北换流站巡检人员雪天巡视陕武特高压工程陕北换流站户外设备陕北换流站驻站党员青年工休期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特高压直流调试技术人员检查换流核心设备   “今天府谷地区的最低温度还在-5℃,我们在巡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低温对设备的影响,尤其要仔细查看充油充气设备运行情况,认真做好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2月28日,国网陕西电力运行人员正在陕北-武汉±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陕北换流站内进行设备夜巡。春寒料峭,漆黑的夜空下,陕北换流站宛如陕北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发出的光芒被条条银线带到远方。今年以来,陕武特高压工程已累计向湖北输送电量超过14亿千瓦时,在保障华中地区冬春能源供应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陕西是能源大省,陕北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煤碳资源,而且具有良好的风、光等清洁能源开发条件。近年来,“陕电外送”成为陕北能源基地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加强网架建设,尤其是特高压建设,可有效解决我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跨省跨区大范围调配的难题。2021年,陕武特高压工程投运,加上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2017年投运),陕西境内起点特高压实现“一交一直”,标志着陕西电网全面进入特高压时代。
  打造清洁能源“高速路”
  “我已经60天没出过这个站门,算是我单次驻站最久的一次了。能参加特高压工程调试,我感到非常自豪、非常光荣,再辛苦也是值得的。”1998年出生的张希昊是国网陕西电力最年轻的调试运行人员之一,他为能参加特高压清洁能源“高速路”建设感到自豪。
  2020年2月28日,陕武特高压工程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后率先开工建设,作为国家“新基建”重点工程,在推动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工程两个换流站和1137千米的线路,仅用500多天就建成投运,建设高峰时上万人分布在工程各个现场,直接带动设备生产规模12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超过4万个,带动电源相关产业投资超过700亿元。
  工程建设过程中,国网陕西电力坚持党建引领,党组织党员带头攻坚克难,持续抓紧疫情防控,精心组织施工调试,推动新技术新工艺应用。针对直流工程最核心换流站建设调试,国网陕西电力集中送变电公司、电科院、超高压公司百名技术骨干,参加换流站内69类设备的安装调试,优化提升关键质量控制指标216项。全面应用国家电网特高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质量管控工艺卡,推进GIS、换流变、换流阀、二次接线标准化作业,以技术工艺创新保证高质量特高压精品工程建设。2021年8月6日,陕武特高压工程带电投运,在陕北革命老区和中部重镇武汉之间架起一条清洁能源“高速路”。
  升级中国创造“新名片”
  “陕北换流站包括换流变压器、换流阀在内,陕武直流工程的核心设备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我们在学习好国产设备特性的基础上,针对陕北地区冬季温度低等特点与厂家商讨差异化改进方案,让设备运行得更好,大电网更加安全。”陕北换流站负责人孙海涛讲起站内的新技术、新应用就充满了国家电网人的自豪。
  陕武特高压工程汲取中国15年特高压建设运行经验,与我国首批特高压工程相比,系统安全性、设备可靠性和运行灵活性进一步提升,在突破短板技术、提升安全质量、创建绿色生态、支撑能源变革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国内20多家科研机构、制造企业和高等院校,依托工程以用促研,解决了长期制约输变电行业发展的套管“卡脖子”难题,批量应用国产套管,带动了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打破了国外垄断。特高压直流工程中测量仪器与交流系统差别巨大,那些精密的光学仪器以前都依靠国外进口。随着中国自主研发能力的持续增强,我国科研人员掌握了保偏光纤、调制单元、电子模块的制造生产技术,在陕北换流站全部应用了国产直流电流测量设备,设备成本降低,设备性能提高,加上技术支持到位,推动了中国特高压电力技术升级换代。
  坚守陕北高原保供电
  自陕武特高压工程带电投运以来,国网陕西电力立足构建现代设备管理体系,不断强化特高压陕北换流站与陕西段线路的精益运检工作水平,以防人身、保电网、守底线为目标,以“抓班组、控现场、保安全”为主题,推进设备精益化管理,强化安全责任落实。
  特别是在冬季保供电和陕西抗疫期间,国网陕西超高压公司的运维人员坚持在实战中锻炼队伍,在陕北换流站推进实施运检一体化管理,发挥运维、检修各专业在异常处置、设备维护、检修消缺等专业优势,强化跨区电网的安全运行。27名驻站职工不畏陕北刺骨的寒风坚守岗位,在每一个夜晚和清晨,总能看到他们严谨细致地对充油、充气以及大负荷设备开展巡视、测温工作。冬奥会期间,国网陕西电力投入作业人员271人、车辆108台、无人机42架,对陕武特高压线路陕西段224千米线路进行特巡,确保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陕武特高压工程,这条绿色能源大动脉,将不仅有效缓解湖北及华中地区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提升电网安全水平,降低社会用能成本;同时,也将有力推动陕北风电、光伏能源基地集约开发和电力大规模外送,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薛怡 杨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