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荣
秦腔是我国传统戏曲最古老剧种之一,深受三秦父老喜爱。为传承弘扬优秀戏曲文化,今年春季开学季,西安市实验小学精品俱乐部开设了“秦腔社团”,把原汁原味的秦腔艺术搬进课堂,让同学们通过近距离接触戏曲艺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说,“双减”背景下,学校开设戏曲社团,不仅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可以在中小学生心里播下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能为发现和储备戏曲后辈人才提供基础条件。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戏曲演员的生动展示,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李梅说,学生通过看演出、上戏曲课、参加社团学唱戏等方式,了解有关戏曲知识,激发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原因,戏曲进校园在中小学仍存在普及程度不高、活动成效有限等问题。
李梅建议,应制定普通中小学戏曲艺术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培育体系和课程设置。各地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织文化、戏曲、教育等方面相关专家,加强戏曲社团的校本课程开发,根据地域文化背景、学生兴趣特点以及艺术师资力量充实校本课程内容,让孩子们在兴趣中提升艺术素养和人文素质。
此外,也要加强校团合作,学校以“请进来”方式引进一批京剧或地方戏曲优秀人才和院团,有效丰富戏曲课后服务项目或活动。选聘的戏曲指导老师或院团,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开展戏曲名家讲座、戏曲演出活动,举办线上戏曲通识课、赏析课,指导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戏曲教育。
“除了‘请进来’,也要‘走出去’。”李梅说,学校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就近分期分批到戏曲院团、戏曲博物馆等地,通过体验式、互动式教育实践活动,了解戏曲艺术生产的真实过程,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和支持各地将戏曲欣赏、体验纳入研学旅游内容,有条件的戏曲艺术院团、戏曲博物馆、戏曲研学实践基地可向中小学生优惠或免费开放,积极吸引学生参加。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爱好,让戏曲从‘进’校园转变为‘驻’校园,真正实现戏曲艺术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李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