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彦伶
天蓝、地绿、水清,村美、院净、家洁,这是群众心目中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我省乡村旅游快速增长,已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村富民的重要途径,但在文化内涵、基础设施配套、科学规划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为此委员们聚焦乡村旅游进一步提质增效,积极建言献策。
科学规划乡村旅游发展
我省以优良的生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的业态发展乡村旅游,为创造农村就业、稳定农民增收提供了平台。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在集体提案中指出,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思想不够解放,对乡村旅游认识理解不足;缺乏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和开发不系统;功能配套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专业人才匮乏,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等短板。
提案建议,围绕不同地域特色、文化风俗、生态资源,大力培育一批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体验型、红色回忆型乡村旅游精品村,整合策划一批具有乡土风情、农事体验、康体养生和游学研修等复合功能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精品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呼燕说,应科学谋划,高标准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大力解放思想,实施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围绕项目开发,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注重人才培训,深度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加强品牌宣传,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主动挖掘“乡愁”特色符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人们越发期待“亲山水,近自然,忆乡愁”的乡村式生活。
省政协常委、省总工会副主席吴志毅说,目前,我省乡村旅游已有一部分地方初具规模,吸引了不少游客,但乡村旅游同质化、商业化现象日益严重。
“拓展思路,找准特色;挖掘卖点,满足需求;做强基础,盘活资源;优化政策,提供便利。”吴志毅说,乡村旅游要长久发展,必须注重挖掘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保留农村符号,保持乡村味道。
近日,省总工会推出五条“美丽乡村游”消费帮扶疗休养推荐路线,农文商旅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广受游客欢迎,将为各市县乡村旅游带来新契机。
“判断一个地方乡村旅游发展得好不好,生态农业做得成不成功,就看游客的后备箱是不是装满了当地的土特产。”吴志毅建议,发展乡村旅游,将游、购、体验相结合,既满足游客购物需求、探奇心理,又带动当地村民就业,提高村民收入。
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乡村旅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整个旅游产业板块中最重要的增长极之一。
“旅游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定位不明确,主题不突出;缺少精品乡村旅游产品;宣传和市场策划比较薄弱。”省政协委员、西安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姝萍说,亲近自然、崇尚郊野游憩已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方式,但伴随着我国乡村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全域思维,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改进乡村旅游的运营模式;壮大乡村新业态,突出主题特色;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激发内生动力。”彭姝萍建议,要站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视角,由传统单体农家乐向特色村镇发展,系统推进旅游与精准扶贫、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及生态修复的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融合营销和精准营销等多种互联网营销模式。
彭姝萍还建议,应加强与各地大型企事业学校联动,号召各大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把党团建活动与乡村旅游联动起来,以结对子等方式带动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