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宝勤
2月20日晚,为期16天的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完美落幕。北京冬奥会期间,诸多陕西元素闪耀着智慧科技的光芒,还有不少陕西人为助力冬奥发光发热……他们以不同方式助力北京冬奥盛会,展示陕西魅力和文化自信。
“陕西智造”惊艳世界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运动员以奥林匹克史上“一百年来最不一样”的方式,点燃了主火炬“飞扬”。
“飞扬”是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首次火炬零碳排放。“飞扬”所有内部系统的设计和智造,都是由西安航天六院火炬研制团队完成的。
同样,北京冬奥会上的裸眼3D效果地面大屏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运动员点赞。显示屏所用的超宽温液晶显示材料,是由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忠维教授、陈新兵教授带领的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团队研发的。
这套储存温度为-45℃至103℃的超宽温液晶显示材料,可解决冬奥会期间普通液晶大屏幕因低温无法正常运转的难题,被称为“能防止显示器在极低温度冻僵的新型液晶材料”,形成了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近几天,一条被志愿者用来传递温暖,绣有“你好冬奥”字样的浅灰底蓝道围巾风靡赛场内外。这是由西北政法大学经济专业研究生及其团队制作的“非卖品”文创围巾。
志愿“萤火”照亮赛场
作为本次“双奥总导演”的张艺谋,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技术和演出团队中也不乏陕西老乡的身影。
冬奥会能否成功举办,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不可替代的重要保障。1.9万名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中,西安青年不在少数。比如,开幕式上,波兰代表团引导员徐迪妮、摩洛哥代表队引导员高懿珊都是在北京高校就读的西安姑娘,她们以优雅的举止和昂扬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陕西学子的中国风采。
还有,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标兵志愿者高旭东,赛事服务志愿者周添,对外联络组OFA志愿者王淳璐、樊一鸣,兴奋剂管制志愿者陈子昂,以及在国家会议中心以热血和青春服务冬奥的西安学生志愿者团队……
从赛事服务到礼宾接待,从文化展示到场馆运行,历经奥运精神洗礼和砥砺的西安青年频繁穿梭于赛场内外,也用志愿“萤火”照亮了场馆的角角落落。
主题展览彰显陕西自信
北京冬奥会期间,位于北京新闻中心的“多彩神州”文化展示区也迎来了“陕西主题日”活动。以“中华根脉 文化陕西”为主题的展览展示活动,通过宣传视频、文物展示、“文化+科技”互动、民俗文化体验、非遗文化互动的形式,向参观者展示了“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陕西新形象。
“主形象”展区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坑出土的将军俑为原型的“秦风小将”,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秦风小将”在动漫化创作中,放大了将军俑燕尾长冠的特征,强调顶冠作为织物的卷曲形式,同时保留了发辫的编织细节,使兵马俑的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文化之美”展区“零距离”呈现“何尊”“鎏金铜蚕”等陕西代表性文物复仿品,也给参观者带来了“文化+科技”的全新体验;“文化之蕴”展区以“快幕秀”的形式,集中展示了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文化之趣”展区,非遗文化体验项目“西安鼓乐”“凤翔泥塑”“碑林名碑拓印”“投壶”,将中国古代音乐、非遗传统技艺、中华体育文化的精彩与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览过程中,“凤翔泥塑”非遗传承人现场进行挂虎、坐虎等虎年主题作品创作,为北京冬奥盛会增添了更多传统中国年味。
陕西方式助力北京冬奥
从北京冬奥会可以看出,“冰雪”资源并不发达的陕西,俨然已成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三秦百姓以独特的方式助力北京冬奥盛会。
2017年10月,陕西成为全国第九个成立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省份,曾在古城街头滑雪而走红网络的“滑雪哥”李建喜担任中心主任。至此,陕西省冰雪运动项目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李建喜介绍,近年来,陕西冬季运动取得长足的发展,并结出了丰硕成果。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陕西健儿取得了6金3银6铜的骄人战绩。”
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陕西省体育局、安康市人民政府、宁陕县山水文体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签订关于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陕建设国家冬季运动训练基地框架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位于安康市宁陕县的秦岭四季滑雪馆正式成为国家冰雪项目训练基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赵丹和运动员宣誓代表王强等20余人均在此进行过训练。
截至目前,在竞技体育方面,陕西先后组建了雪车、雪橇、越野滑雪等7个项目队伍,冰雪运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群众体育方面,“5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已成为现实,目前陕西省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达到540万人,带动体育消费50多亿元。